热爱艺术的呼粉宁
本报记者 宋超
“妙笔涂丹青,巧手绘美景。空白化神奇,瞬间成永恒。”这是武功县代家初级中学师生对青年美术教师呼粉宁的由衷赞美。见到她时,她坐在美术室,一手扶着版子,一手拿着雕刻刀,正在用心地制作一幅木刻版画,这是她为即将参加的武功县建党100周年书画展做着准备。
老家在甘肃省庆阳市的呼粉宁,自幼酷爱美术。在她上小学时,喜欢画画的舅舅经常带着她在田野、树林、河边画画,在制作手工灯笼时还常让她帮忙。她的母亲是一名刺绣爱好者,经常看母亲设计刺绣图案,这让她从小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当时资源较为匮乏的年代,她经常在放学后,找来树枝在地面上想象着画画,有时还随便拿出一支笔,找来一块废旧布料,在上面画起了各式各样的图案。上了初中后,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她最喜欢的是美术课,只要学校一有书画比赛,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升入高中后,一有空,她都会跟热爱美术的同学一起走进画室,专攻美术,三年充实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时,她毅然选择了所喜爱的美术专业,被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师范专业录取。在大学,她系统、认真地学习了师范类美术专业所涉及到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手工画设计等课程。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西安一所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2018年9月,她通过招教考试来到武功县代家初级中学,成为了该校唯一的一名美术教师。
走上教学岗位后,呼粉宁跑遍了学校及县城周边所有景点,仔细观察各景点的建筑风格、了解其历史文化。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拿着画板、纸和笔前往周边有景观的地方或外地写生;有时,利用空闲时间拿着板凳和绘画工具,静静地坐在校园内某一处有美景的角落里写生。在课堂上,她将平时挖掘到的当地美术特色资源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再通过大家各自的理解用绘画形式展现出来,教育学生们保护本地的美术遗存。
“看,这些教具是我亲手制作的。”在学校美术室的窗户旁,呼粉宁指着几个生物课教具说到,在她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因生物课教师紧缺,兼带了一年生物课,她发现,该课程的教具欠缺,很多教具年代久远,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工作。于是,她将生物课和美术相结合,利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自己用卫生纸、彩棉纸等材料动手制作了植物的授粉、食物链、克隆羊的诞生等教具,这些教具拿到课堂上,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慢慢地,学生们也对制作教具产生了兴趣,纷纷前来向她请教。她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带着学生们用各种材料制作了细胞、虫类的结构、植物的结构等教具,在上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时,她教学生们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教具,还教学生们利用纸杯、秸秆、竹竿等制作各种样式的创意类模型,教给学生废旧物品再利用的道理。
在学校文化长廊、楼道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学生艺术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作品的背后凝结着呼粉宁辛勤的汗水,也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她工作上的支持。学校在今年春季教育工作暨表彰大会上,她主动请缨,亲自担任导演和舞美编排设计,组织美术社团的学生穿上学校统一采购的T恤,让学生们在T恤上设计并用彩笔画出蕴含着不同主题的图案,然后走上T台进行走秀表演,她与学生们一起,自信神气的表情、潇洒流畅的步伐、搞怪耍酷的造型,为师生和家长们送上了一份美妙的艺术盛宴,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学生眼中,呼粉宁兴趣广泛,除了美术外,还喜欢弹吉他、唱歌,与学生交流和蔼可亲,深受大家喜欢。她说,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在生活中挖掘美术特色资源,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美术教学质量。(E)③
新闻推荐
康复后的晴晴与医护人员合影“叔叔阿姨,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猫叫汤姆,它有一只老鼠伙伴杰瑞……”这是发生在...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