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农田丰粮仓
本报记者 黄敏
六月将至,小麦开始泛黄了。站在布局有序、长势大好的麦田间,黄西社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喜人景象:一片广袤的农田里,麦浪起伏,机械轰轰,农民忙碌着抢收夏粮,颗粒尽归仓。
5月20日,记者跟随“晒比看·陕西日报全媒体行动”采访团走进武功县武功镇凉马村海鋈皇嘉万亩粮食高新农业示范园。放眼望去,方方正正的麦田一望无际,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的现代农业的风光尽收眼底。
作为示范园农艺师,黄西社对这片农田再熟悉不过。随着他的讲述,海鋈皇嘉万亩粮食高新农业示范园打造高标准、高品牌现代化农业,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
2014年,海鋈皇嘉万亩粮食高新农业示范园在武功县正式成立,一边大刀阔斧流转农户土地,一边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着力发展现代化高新农业。同时,建成海鋈皇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源农机专业合作社,主攻粮食标准化种植、秸秆再利用、米面油深加工等下游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我们对农田布局、生态、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设计、填漏补缺,健全了农田基础设施,涝能排、旱能浇,全部现代化。”黄西社告诉记者,通过强化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技术,2020年玉米、小麦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园区95%的土地达到了“吨粮田”水平,为全省现代农业粮食发展提供了样板。
“粮袋子”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为助力农户增收,园区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基地周边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等环节的衔接配套。
“以前,农户单打独斗,粮食生产总体水平不高,全县小麦年平均产量不到430斤,不利于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黄西社说,园区全程高标准服务农户,既提升了粮食产量,又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同时,园区在粮食单产稳定提升的同时,还研发了石磨面粉、手工挂面等系列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距离凉马村不远的龙门村,粮食种植大户魏征这几年在园区带动下,尝到了粮食增产的“甜头”。“以前别人种啥我种啥,管理也是老办法,小麦产量总是上不去,干着急没办法。近几年,我种上新品种,又学会科学管理,小麦亩产量突破了千斤大关。”看着泛黄的麦田,魏征开心不已。
海鋈皇嘉万亩粮食高新农业示范园是武功县高标准农田辐射带动三产融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武功既抓“粮袋子”,又抓“菜篮子”和“果盘子”,全面完成2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任务,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10.3万亩,积极实施优质粮食增产提效工程,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1万吨以上,真正实现了粮田变良田,丰产又丰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焱)为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提升武功县广大书画爱好者的艺术水平,近日,武功县文化馆举行了2021年“艺术大讲堂”书画...
武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