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水银:返乡创业种出“致富果”

咸阳日报 2021-06-17 08:39 大字

赵水银在给苹果套袋。(B)⑩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在外打工10年,陪伴照顾孩子们,终于他们考上大学迈向自己的求学之路,我就想是时候回家了。”6月9日,在礼泉县南坊镇三联村,赵水银正顶着日头,和村民一起忙着给苹果套袋,红红的日头把她的脸晒得通红,后背的汗水已经把衣服浸湿。“回村这4年,我就干了一件事,种苹果,我就想种出有品质的苹果。”赵水银告诉记者,今年她这100亩苹果就进入了盛果期,一定会有好收成。

三联村位于五峰山以北,泾河以南,属于乾县、礼泉、永寿、淳化四县交界处,因为离县城远、交通不便利,一直以来信息相对闭塞,村子发展落后,村民思想也很保守。“以前村民就是靠种植苹果,但是因为是传统种植模式,而且以秦冠苹果为主,卖不上价钱,村民生活一直没有啥起色,有点能力的都选择外出务工。返乡后,我就想,人家能种出好苹果发家致富,为啥咱不能,祖辈都是种苹果的,擅长就是这,我要让自己的苹果升级换代,成为‘致富果’,然后带着村民一起致富。”赵水银说。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说种就种,经过多方考察,赵水银选择栽植阿珍富士、九月奇迹、米奇拉3个品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流转了100亩土地,并免费提供水泥杆、防草布、钢丝等物资,这极大地鼓舞了赵水银种出好苹果的决心。从此,赵水银从村里搬到园子里,守着护着这一棵棵的苗木。

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理解,说她在胡整,苹果就卖不上好价钱,投入这么多资金不值得。可赵水银从来没怀疑过自己,村里的海拔1110-1200米,早晚温差大,光照好,土壤适宜,是苹果栽植最佳适宜地,而且,再加上新式栽培模式,新的管理方式,学习“千阳模式”经验,赵水银坚信自己一定能种出好苹果、卖上好价钱。

去年,赵水银的苹果园已经初见收成,商品果是一万多公斤,每公斤在地头卖到8元。今年进入盛果期,估计产量可达10万公斤。“去年村民看到苹果价这么好,都已经纷纷开始咨询,也想学习种植,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赵水银说。

坚持以“政府+农户+合作社”为思路,带动本村果业发展,以达国际免检标准,以有机为主,发展高质量高标准优质绿色无公害苹果。还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在果园从事疏花疏果、套袋、拔草等工作,让贫困户有长久稳定的收入。

“我在这里1个月能拿到近2000元工钱,家门口挣钱,还能顾家,真是太好了。”村民毛娜娜说,自己家里有6口人,有了这份收入,生活一下子改善很多。

目前,赵水银正在积极想办法开拓市场,打开销路,让三联村的苹果真正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B)⑩

新闻推荐

咸阳市气象局举行高考天气暨三夏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

本报讯(记者崔亦馨)6月3日,市气象局举行高考天气暨三夏气象服务新闻发布会,介绍了6月7日—8日高考期间天气情况、“三夏”期...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