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捡种子 那个“遛棍子” 两个老顽童快乐多多

华商报 2021-04-08 01:22 大字

想过80岁、90岁后的生活吗?如果你想过,恭喜你还年轻。其实,也许根本不用提前想,顺其自然最好。

近日,华商报记者先后了解到两位八九十岁老人的生活,他们一个捡种子,一个遛棍子,乐趣多多。

86岁老人:我捡了400多粒银杏和天师栗种子

“喂,是《华商报》记者吗?我是以前给你们打过热线的王老头啊。”6日一大早,华商报记者接到了86岁读者王瑛打来的电话。

3年前,王瑛因自创的“节气起床时间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隔3年,他再次来电说:“这几年,我在小区遛弯、锻炼时收集了一些植物种子,已经处理干净了,存放在一个纸箱子里,本想自己育苗,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希望借助你们能找到需要种子的机构或个人。”

据老人讲,他收集的400多粒主要是天师栗和银杏种子,是常见的绿化树种。

退休20余年来,王瑛老人一直规律作息,基本按照自定的二十四节气起床时间表生活。86岁的他,除了有点耳背,身体还倍儿棒。老人的女儿王女士说:“我家老爷子近两年突然爱上捡种子,说是要给西安的绿化工作出点力,在小区遛弯时,只要瞅着地上的种子就捡起来揣到兜里,回家又洗又擦处理干净,再放进他准备的纸盒子里。可最近得知这些种子没地方种,老人有点沮丧。”

老人说:“弯腰捡种子也是锻炼,而且多种点树还能拦住沙尘暴。”

97岁老人:走到哪都喜欢捡棍子 每根棍子都是记忆

结绳记事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一章,而97岁的西安老人刘张则生动地诠释了“捡棍记事”。

在老人居住的南三环一小区,不少邻居都对这位随时手里都拿着木棍的老人颇有印象,因为他很特别,有不少邻居都称:老人很热情,经常给大家送“木棍”。

据了解,刘张祖籍是湘西保靖县,1951年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来西安工作定居。老人的儿子刘师傅说,大约从2013年起,老人回了一次老家后就爱上了捡木棍——因为木棍是山区人行路的必备品。“可能是棍子给他安全感。我爸不服老,就是过马路都不愿让人扶,却喜欢拄着木棍。”

7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刘张老人卧室的一角看到整整齐齐摆着至少100多根棍子,以木棍为主,还有零星的铁棍和钢棍。所有的木棍都十分光滑,手感极佳。儿子刘师傅介绍说,老人捡回家的棍子是要费些功夫处理的,要用锉刀矬掉外皮,再用刨子、磨砂纸、石头打磨,才有这种手感。

老人抽出一根竹棍说:“这是到咸阳武功老同事的地里刨出来的,因为竹子通常都是直的,可这根中间有个弯曲,我一眼就看上了。”老人又抽出一根表面有各种坑洼的木棍说:“这是石榴木,我管它叫“千疮百孔”,这是在鄠邑的圭峰山上捡的。”刘璋老人边说边把棍子的底部翻过来,上面整整齐齐地写着“圭峰山,2020年11月30日。”

之后,老人又拿出在安康瀛湖捡的棍子,在秦岭子午峪捡的棍子,还有回老家时捡的棍子,每根都能说两句故事。“看见棍子就能想起当天的事儿。”刘张老人说。

儿子刘师傅则在一旁打趣说:“人家出门遛猫遛狗,我爸每天出门“遛棍”,说棍子也得见见阳光。”

刘张老人耳背,听不清儿子的话,只是乐呵呵地笑说:“我儿子孝顺着呐!我去了这么些地方他都陪着呢!”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新闻推荐

鄠邑区开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本报讯(记者艾莉)3月19日,西安市鄠邑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新闻发布会召开,鄠邑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