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奉献书写最美“敬业福”记全国优秀农民工李光建

武威日报 2021-03-23 20:08 大字

用奉献书写最美“敬业福"

——记全国优秀农民工李光建

记者韩筱蓓通讯员李晓佳

“他长期加班加点,经常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他技术过硬,积极帮助公司解决实际困难。"“他乐于奉献,总是倾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提起李光建,身边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有胆略、能担当、乐奉献的人。李光建是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力争将平凡工作做到极致,他视工作岗位为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平台,默默无私、甘于奉献。李光建用实际行动点亮了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之光,202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立足岗位恪尽职守

荣誉之花承载着心血与汗水。1992年,24岁的李光建离开四川老家,孤身一人踏上打工道路,几年的打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工作经验,也让他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1996年,他开始从事土建施工和管理工作,一干就是14年。2010年,民勤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开发修建民勤县第一批高层住宅楼,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公司陷入困境,多方打听后,得知李光建修建过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于是将李光建从四川引进到民勤修建胡杨新村高层住宅楼。来到民勤后的李光建顾不上两地气候、饮食差异带来的不便,立刻投入到施工队伍中去,为了满足建设方的要求,每项工程开工后,他都加班加点制定出具体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进度,在整个施工期,李光建几乎都是吃住在工地,为班组解决技术疑难问题,确保工程技术到位、质量达标,他用过硬的施工技术和工地管理水平获得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如今,他已是民勤县第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班长。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李光建在栉风沐雨的奋斗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李光建常说,一定要把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真正的良心工程。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接手一项新的工程,李光建就开始挑灯夜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施工规范,对工程质量规范熟记于心,同时要求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学习规范,严格按规范和标准操作和施工。为了塑造精品工程,每一项工程开工后,他都会要求先做模板工程或样板间,以引样工程引领工程质量,确保每个分项工程达到最优质标准。除此之外,他还具有较强的文明工地创建意识,根据工程项目大小和场地所处的环境,制定严谨的文明施工方案,带领工人们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做到现场料具整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自2010年来到民勤后,李光建先后参与修建了胡杨新村二期工程住宅楼等十多项工程,其中,修建的胡杨小区工程,荣获省级“文明工地"称号,其余工程全部达到了合格或优良工程标准。他从事高层建筑修建多年,工作经验丰富,他的班组修建的工程,达到安全管理、文明施工标准,因施工进度快、工程质量高,所修建工程深受公司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为民勤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乐善好施回报社会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打工之路获得成功、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李光建把造福桑梓、奉献社会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工作之余,他总是惦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李光建所在的村,村民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来源少,再三思量后,他开始带动家乡的乡亲们来民勤从事工程建筑施工工作。刚开始,愿意跟随他干活的只有二十多人,随着他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承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跟随而来的乡亲们都赚到了钱,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随他。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已有200多名四川籍农民工前来民勤打工创业。村民们跟着他赚到了钱,过上了小康生活,一个个喜笑开颜,大家都称他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出生农家的李光建朴实、厚道,儿时贫困的磨难和艰苦的打工经历让他有了一颗乐善好施的慈善之心。在打工创业的道路上,他始终以帮助他人做好事为己任,做善事为至乐。2006年,当李光建得知家乡同村的一位高中生考上大学却因家境贫困,不能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准备放弃学业后,他找到这名学生的父母进行劝解并许下承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也不能放弃学业,上学的钱由我来资助。"自此,李光建慷慨解囊,一帮就是四年,资助这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直至参加工作。被他帮助过的,还有家乡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上善若水,善心无价。一件件善事,践行着李光建“为善最乐、善者必昌"的信念,一次次善举,升华着李光建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美德。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淳朴敦厚的李光建总说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他把“平凡"做到了极致,却也活出了平凡人生中的最美风景。

新闻推荐

关于干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现将省委研究拟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的于永梅等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发现在德、能、勤、绩、廉等...

民勤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民勤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