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地 出门进公园 铜川市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朗读:

铜川日报 2021-06-14 08:03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杨光 申东昕

6月4日,天蒙蒙亮,家住铜川市耀州区长丰路的退休职工刘晓艳前往离家不到200米的铜川植物园健身。这是她这两年养成的习惯。“最近几年,明显感受到身边的公园、绿地多了,我们可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刘晓艳说,“现在的铜川,推窗见绿地,出门进公园,眼到之处基本都是绿色。”

身边增绿

城市处处有风景

老铜川人常说,铜川是一座养心的城市。

刘晓艳说,漫步在铜川植物园,听风声雨声,看彩霞满天。当清晨枝头里传来一声鸟的啼叫,来来往往晨练的市民向你热情地打招呼,你会受他们影响随着他们一起运动。当傍晚霞光满天,行走在色彩亮丽的步道上,穿过广场、公园、人潮,你就会心灵放松,宛若回归自然。

据铜川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王国干介绍,2020年铜川全市新增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绿化改造提升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5%。

铜川市把国土绿化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流域、园区、景区、庭院六大区域绿化。该市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常绿落叶合理配置。2016年以来,铜川完成重点区域绿化9.7万亩,其中城市绿化1.78万亩,道路绿化2.04万亩,流域绿化3.37万亩,园区景区绿化0.82万亩,城乡庭院绿化1.69万亩,推动城市园林化、道路景观化、流域生态化、村镇宜居化取得新突破,城乡绿化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变化。绿色已成为铜川大地的主色调。

生态修复

区域环境明显改善

站在耀州区照金镇秀房河旁,一眼望去草木郁郁葱葱,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机器轰鸣、污水横流的景象。

秀房河的自然环境曾经遭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耀州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对秀房河进行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从山上到山下,从地上到地下,从上游到下游,进行全面治理,改变了原先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格局。

照金镇田裕村朱战荣的家距离秀房河只有2公里,家门口的巨大变化让他啧啧感叹:“自然环境好,心情自然好。”“来这里的游客,谁不说咱家乡美!”

铜川认真实施天保公益林、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相对集中、规模治理、综合施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抚育改造、封山育林相结合,严格工程管理,严把质量标准,完成造林22.7万亩,营造林33.4万亩,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质量双增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心中“植”绿

爱护环境蔚然成风

6月4日早饭后,家住王益区王益街道军台岭村的61岁村民段如玺,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身体,偶遇一只在浅滩觅食的朱鹮。老人没有惊扰朱鹮,他默默驻足观赏,然后悄然离去。

人与朱鹮的偶遇,在铜川市已经屡见不鲜。“现在赵氏河、沮河沿岸经常能看到朱鹮。东方刚刚发白,它们就开始叫了。听到朱鹮的叫声,我这心里就舒服。” 段如玺说“,现在村民都特别自觉,不打鸟不惊鸟。我们对鸟好了,它们才能多来。”

耀州区、印台区建成生态科普场馆并对外开放,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教育基地作用,通过设立小标识、宣传栏普及生态知识,利用“植树节”“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节日举办科普展览和讲座,组织“走进森林、享受自然”主题活动,增强公民爱绿护绿意识……随着铜川市一次次生态文化科普教育活动的举办,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如今,绿色转型犹如一股股春风吹来,改变着城乡的生态环境,提升着铜川的形象、品位。

(原载于2021年06月11日《陕西日报》第14版)

新闻推荐

耀州区让红色故事滋润学生心田 朗读:

本报讯(记者袁欣通讯员肖胜利)近年来,耀州区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讲好党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等红色故事活动,让鲜活感人的英...

耀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耀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