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老人的温暖港湾 清水县因地制宜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志愿者为老人们包饺子。
陪老人聊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前两天带老人泡了温泉,看了菊花展,今天志愿者们过来为老人包饺子,下午还有演出。”
日前,记者来到清水县社会福利院。宽阔敞亮的院子里,老人们聊天、唱秦腔、晒太阳,院长陈孝平正在为当天的活动跑前跑后。
清水县社会福利院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现入住100余名特困供养老人,是一所集居室、健身房、餐厅和医务室等设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场所。福利院现有养老床位70张,住着60余名老人,另外40名老人托养在旁边的老年养护院。入住人员都是各乡镇的孤寡老人、流浪乞讨和无家可归人员。
陈孝平曾是一名军人,2017年底退役后被安置到刚建成运营的清水县福利院工作。刚到福利院时,工作机制没有理顺,许多问题急需解决。陈孝平从头开始,边学习养老服务知识,边探索福利院管理方法,只要有空,他就深入乡镇村组了解入住老人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兴趣爱好。借鉴周边地区特困供养管理方面先进经验,制定规章制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落实值班记录、卫生记录和饭菜质量安全记录等各种制度,福利院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陈孝平说,随着社会对养老工作的越来越重视,院里各类活动、联谊也越来越多,老人们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现在院里的优秀护理员,优秀员工评选,老人吃什么,都由老人自己决定。”
今年72岁的特困供养老人温会康是永清镇马沟村人,敬老院刚建好他就住了进来。“院里把我们照顾得很好,帮忙剪指甲、洗脚,吃穿不用愁。”温会康指着院里给他买的新皮鞋开心地说。现在温会康不仅能照顾自己,还帮忙照顾院里的全失能老人。
“马长生眼睛不好,生活不能自理,平常我会把他扶到餐厅吃饭,到卫生间上厕所,帮忙打扫卫生。”由于温会康在敬老院表现好,院里给他颁发了奖状,同时也成了院委会的一员,跟院里沟通老人们的诉求。
“老人互助”是清水县社会福利院的一大特色,每个房间由一位生活自理老人和一位半失能或全失能老人互相搭配,自理老人帮忙照顾失能老人,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帮助他人。
“根据老人的意愿和兴趣爱好自由搭配,比如两个人是同一乡镇或者同一个村,且能友好地住在一起,自愿帮忙。”陈孝平说,现在敬老院有全失能老人16名,半失能老人20名,刚好能够搭配开来。
75岁的罗耀忠是山门镇人,腿脚不方便,无法照顾自己,在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动员下住进了福利院。“家里是土炕,做饭用火盆,也不好吃,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生病了也有人管。”罗耀忠说,自己行动不便,同住的张焕成便经常帮他提水,扶他上下楼梯。
“一个月集体过一次生日,还去旅游散心,有水果都分给老人,工作人员都没有。”说起敬老院的生活,罗耀忠十分满意。
清水县社会福利院是清水县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其中一环。清水县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7460人,特困供养对象857户906人,其中分散供养人员689户738人,集中供养人员168人。近几年,为有效解决乡镇敬老院规模小、设施简陋的问题,清水县将9家乡镇敬老院撤并,建成以县中心敬老院为基本、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养护院为辅助的养老机构网络。新建永清等3家中心敬老院。为不愿离乡离土、不愿集中供养的分散特困人员建成“五保家园”44处,收纳分散特困供养老人144名。改变了以前敬老院“乡乡建,镇镇有,管不了,管不好”的状况。
同时,清水县不断推行公建民营模式,在县老年养护院推行公建民营模式,实行“一院双制、双轨运行”。“面向社会接收20名老人,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托管40名特困老人,既解决了特困老人的供养问题,又克服了养护院刚成立入住老人少的难题。”清水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清水县已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集中供养为依托、五保家园为补充、医养结合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燕春丽)10月22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以下简称“天陇铁路”)可行...
清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清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