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社区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曹立萍

白银晚报 2020-09-02 11:02 大字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一栋栋两层“小洋楼”整齐排列,一条条巷道干净宽敞,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闲聊,孩子们高兴地嬉戏玩耍……初秋时节,暖阳照耀下的小河社区,如同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天水市清水县黄门镇小河社区是一个移民搬迁的新农村社区。2014年至今,黄门镇小河村、后坡村、樊家村、薛堡村共4个行政村12个自然村的农户先后搬迁至此。现有住户284户,共1425人。

8月19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天水市清水县黄门镇小河社区,感受美丽新农村建设带给当地村民满满的幸福。

“现在生活很满足了!”小河社区村民杨琳琳说。2015年,受益于清水县黄门镇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政策,杨琳琳一家6口从山大沟深的黄门镇薛堡村搬迁到了小河社区,告别了破旧的土房子,住进了二层“小洋楼”,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心里也敞亮了。”杨琳琳高兴地说。

杨琳琳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大山里,吃水要靠肩挑,两个孩子每天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去邻村上学。自从搬进小河社区,学校、诊所、超市就在社区门口,抬腿就到,不仅孩子上学方便了,生活也方便了很多。

31岁的杨琳琳是个爱干净的人,家里二层“小洋楼”收拾得干净整齐,院子里还种上了花。“现在住的环境好了,总要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才行!”杨琳琳笑着说。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搬迁是唯一的出路。从2014年开始,黄门镇偏远山区的284户农户因交通不便、地质灾害等诸多原因,最终搬迁来到了小河社区,成了社区的“新农民”。

如何为284户搬迁农户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新家”?“适度超前、规划到位、设施完善是小河社区建设之初就定的原则。”黄门镇党委书记庞娟介绍说,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小河社区的农户住宅统一设计为11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并配套建成花园式文化活动广场,以及小型简易化粪池、污水处理站,实现排水排污管网的现代化、标准化。

搬下来,还要能管得好。2015年以来,随着小河社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入住的农户越来越多,群众管理难、服务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为确保社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小河社区建立社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社区农户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搬下来,更要稳得住、能致富。

2015年,刘贵麟一家从黄门镇后坡村搬到小河社区。“以前住在山里,就靠打工和种地的收入过活,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说起过去的生活,33岁的刘贵麟心里仍有些不是滋味。

“好日子要靠自己奔!”刘贵麟说,政府帮忙让我们住进新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要想致富,还是要靠自己。

2019年,在外打工的刘贵麟回到了小河社区,和村里几个村民一起投资20万元,流转了160亩土地,搞起了花椒种植。“虽然辛苦,但是看着花椒树一天天长大,心里就有了奔头。” 刘贵麟说。

为让搬迁到小河社区的284户农户生计有着落,小河社区以延伸产业链条和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发展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鲜果种植长效产业,将搬迁户闲置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让每户农户都有增收渠道。

新农村,新气象。如今的小河社区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房前屋后花草吐芳,左邻右舍团结和睦,一片和谐幸福安康的新景象。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清水县全县共搬迁群众2503户12311人,建成集中安置点49个。截至2019年9月,全县安置住房全面竣工,搬迁群众全部入住,安置点配套的基础设施工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轩辕故里的历史长卷 探访清水县博物馆

战国蟠龙纹金箔饰片,长5㎝,宽2.6㎝,厚0.1㎝。金箔略呈长方形,面呈双龙交织缠绕纹,四角各有一小穿孔。战国虎噬羊纹金箔饰片,长8...

清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清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