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红薯 方英文

延安日报 2021-05-23 09:07 大字

参观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红薯产业园,颇惊讶。种一亩红薯,能收多少斤?忘了细问,就记得一斤能卖八元。在甘谷驿,种一亩红薯能收入八千元。我印象里,如今乡下土地荒芜甚多,原因是苦巴巴翻刨一年,一亩地除去成本,纯收入不到四百元。所以青壮年都不种地,进城打工了。

种一亩红薯收入八千元,这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在革命圣地延安的新农村亲眼所见的一个细节,一个奇迹。对比四十年代的延安,耕种原始、产值可怜、粮贵如金,只好拓荒增地自力更生,明白如今真是天翻地覆了。

红薯、洋芋及玉米,属于粗粮,不大挑剔土地,营养当然不及小麦和大米。只因产量高,所以遍种北国。在既往的岁月里,亿万中国人依靠它而活命。

我说自己不爱吃红薯,前提是不大饿时。回忆起几十年前放学的路上,肚子咕咕叫,就觉得家里的灶房实在遥远,两腿泥软,怎么也走不到。忽见生产队的红薯地,四瞧无人,便溜进去,管它红薯长大没长大,刨个出来,袖子一揩泥巴,塞进嘴里大嚼起来。至于上学途中,路过红薯地也难免手痒痒,也偶尔挖个备作干粮。进了教室,把红薯用小刀切个断面,削圆,刻个“忠”字,涂上红墨水,拓字课本扉页上,也算是紧跟时代不掉队了。

然而红薯粉条呀,油炸红薯丸呀,每被大人装进竹篮悬挂楼梁的红薯干呀,那却是极好极好的美味,百吃不厌。

甘谷驿的主人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桌红薯宴,让人大饱口福,同时大过色瘾。我压根没想到,红薯竟有如此多样、无限可能的炮制法,烹、煮、焖、煎,搓、揪、拧、拔。看颜色更是落霞收尽夜月起,杏花谢幕桃花开。至于味道之繁华错落,舌头没法借人,实不可言辞呈现,有机会了你自个儿去品鉴好了。

吃着红薯宴,喝着蜜甜微酸的米酒,不由想起贺敬之的一句诗:“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这就是陕北人的调调,往昔的生活再苦焦,但是他们的心胸始终宽广,天生拥有家国情怀。路遥生前的一个好友告诉我一件轶事,说路遥每回乡里,左邻右舍必来拉话闲聊。某次夜深了,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一个手端老碗、碗里的洋芋早吃完、碗已冰凉的汉子。路遥问他何不回家睡觉?“你还没讲苏联的局势,回家没法给婆姨交代。”那汉子摇晃着说。

如今,望着满桌深加工的红薯美味,遗憾肚囊容积所限,碗碟皆有剩余。1973年周总理回延安,请来当年邻居同餐小米饭,吃罢拿开水涮碗喝下去。而我等那时候也是如此珍惜饭食,不同的是我们嫌涮碗麻烦,想不起也顾不上风度与体面,伸出舌头如狗般一舔完事。

我问大家:“知道毛主席说过‘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的话吗?”大家都笑了,说从没听过,以为是我杜撰出的幽默故事呢。我说这个不能随便开玩笑,不信的话你们百度核查。有人当即手机搜问,毛主席果然说过!却不是说陕北红薯。我说这个无妨,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只要是接地气爱人民的话,都可能说过。

看了宝塔区大数据城市运行管理融合指挥中心,不由得感慨科学技术的神奇与效能。而乡村的苹果园,一孔孔一排排漂亮的窑洞,垃圾分类道路清洁,岸柳丝丝亲颊拂面,白云蓝天下绽放着一簇簇山花,飞红摇白于沟脑硷畔,让人心生喜悦。其实身体的感觉依然轻寒薄凉,而秦岭之南早就菜花国里金黄无涯了!

不过我觉得看柳赏花的最好去处,还是陕北。因为陕北高原底衬着厚朴的黄土,花朵柳枝便分外刺激视觉了。这一方黄土,地球上绝无仅有,为了让一条大河变成黄河,一个民族成为黄皮肤,它耗尽全力,活命艰难,悲凉千载……现在好了,太好了!

尤为惊喜的是,见到几位驻村第一书记,都是年轻娃娃,他们是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要知道,当年解放战争后期,要派大量有文化的干部南下接管政权,能识几百字的人都叫知识分子,被稀罕成宝贝,皆委以重任呢。而村部所在地,办公地点与村民活动广场上的诸多休闲设施,显然超过建国时的县政府的条件了。家家吃的住的,旧社会的大地主见了,恐怕也会羞得抬不起头呢。

新闻推荐

网上发布虚假疫情信息 天水一男子被行政拘留

本报讯1月26日,记者从天水市甘谷县公安局获悉,某知名网站一用户在平台发布信息,称甘谷县发现一例新冠疫情核酸呈阳性病例,经...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