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恭:92岁老人义务植树65年

延安日报 2021-05-12 07:53 大字

?●马思恭带着家人在杨家岭植树(资料图片)

记者 李欢 谢丹丹

最近,家住宝塔区双拥大道新洲花园小区的马思恭非常高兴,因为从南京、宁夏等地频传好消息——去年秋冬,从他手里拿走的他自己培育出来的花椒树全部在当地存活了。

今年92岁的马思恭是远近闻名的义务植树员。几十年来,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义务植树,退休后依然坚持义务植树,还带动身边众多的人一块植树。小区绿化带、周边行道树、杨家岭山头……留下了他植树护绿的点点汗水。

结下美好情缘

在马思恭家里,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植树造林时拍下的。1956年3月,共青团中央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在延安召开了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马思恭作为当时宝塔区甘谷驿乡唯一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当时我26岁,个子高身体好,肯吃苦有激情,是政府西大队副队长。”回忆起当年植树造林活动,马思恭仍然很激动,“2000名代表,加上自发而来的群众,整个杨家岭山头撒满了上万群众,大家植树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一天工夫就把山头全栽满了树。”

从此,植树造林的想法开始深植在马思恭心中。同年7月1日,他也因为优秀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走到哪树栽到哪

延惠渠是一条1958年开始修建的从河庄坪修到甘谷驿的水渠,目的是为了解决沿途农田灌溉问题。当年,马思恭作为积极青年,义务打石头、垒渠。1960年,工程竣工,马思恭因为表现突出,成为延惠渠管理处的一名正式职工,负责延惠渠的日常护理。

“那时候,生态环境不好,砍伐烧柴现象严重,天上飞的麻雀是黑色的,人的鼻孔也是黑色的,夏天发大水,都是黄泥水。”马思恭说,他认为在水渠边栽树,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涵养水源、改善环境。于是,他开始利用工作之余买来树苗,沿着沟渠两边不断栽树。

在驻守延惠渠的13年里,马思恭当过一、二、三站的站长。他在哪个站当站长,就把树栽到哪里。“树栽得最多的是河庄坪镇邓家楼村,把整个村子都栽满了,郁郁葱葱的,大家都说很美。”他怀念地说。

带着家人一起干

退休后的马思恭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当年他们在杨家岭栽植的树木因疏于管理,出现部分枯死的现象,他非常着急。

从2012年开始,马思恭每年带领家人以及志愿者到杨家岭林区,对树木进行管护。他还多方呼吁协调,使相关部门落实了专职护林员、立了“全国青年造林纪念林”纪念碑,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植树护绿行动中来。

“父亲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都花在买树苗和植树工具上,还骑坏了好几辆运送农资农具的三轮车。”马思恭的女儿马春玲说。

虽然年纪大了,但马思恭植树的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坚持到210国道种树护绿;给小区的树苗浇水;自己培育花椒树苗,栽植在小区;还把树苗送给别人,鼓励更多的人植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守护。”马思恭说,看到退耕还林给延安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为自己是一名义务植树护林员而感到自豪。

新闻推荐

办税缴费实现提速增效

刘虎子今年以来,天水市税务局围绕“优化执法环境办好惠民实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优化办税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着力...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