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硒”望的道路上 记“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户李家强
在蓬溪县明月镇西林村,说起李家强,无人不晓。7年前,李家强把富硒土壤培育技术带回西林村,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培育富硒农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如今,李家强的富硒生态农业已扩展到7个村,在2000余亩土地上发展起富硒金薯、大米、蔬菜及富硒土鸡、生态鱼等品种多样的功能性农副产品,并成为终端市场的热销品。
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走上“硒”望之路
日前,记者在西林村见到李家强时,他正在基地查看南瓜苗的长势,“今年增加了富硒产品种类,种了100多亩富硒南瓜。”
2005年12月,李家强从重庆回到遂宁,开办起遂宁市惠众科贸有限公司,从事保健药品经营,并相继在市城区等地开设专卖店。
药品经营事业红红火火,但一次会议却让李家强与富硒农业结缘。
2013年11月,李家强参加了第三届硒与环境和人体健康国际会议,得知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一信息让李家强茅塞顿开,何不种植开发有机硒农产品?
李家强回家后立即进行富硒农产品产业研究,并于2013年11月23日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签订“富硒土壤改良技术”战略合同。
2014年初,李家强流转西林村500亩撂荒地,经过3—6个月的土壤改良后,开始种植富硒农作物。富有机硒生态农产品综合循环经济项目启动了,但“硒”望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
“主要困难还是技术问题。”李家强告诉记者,富硒基地建立后,所雇工人都是周边农户,技术成了产业发展的硬伤。
如何改变农户的观念?李家强对农户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通过高科技富硒农业技术种植出来的水稻、养殖出来的生态鸡价值更高。
在李家强带领下,“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土鸡、富硒金薯”等20余种富硒农产品“开花结果”,为缺硒地区科学补硒开创了新路。
深耕做大
绘就乡村振兴的“硒”望画卷
农产品贴上“富硒”标识,产值和效益大增,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制胜法宝”,李家强也被评为“乡村人才振兴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市级示范户。
“主产区西林村有近1000亩富硒产业,延伸区有2000多亩富硒产业。”李家强介绍,目前富硒产业的销售通道已经完全打通,线上通过遂宁鲜、京东、人民网四川平台等销售,线下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农业事业部进行合作,订单式销售富硒产品。今年,中化农业已经下单订购150亩富硒高粱、200亩富硒黄豆、50亩富硒花生、100亩富硒南瓜。
今年,李家强准备进一步延伸富硒农业产业链,从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提升富硒农产品附加值。
“冻库已经建好,标准化红薯窖藏基地也开始建设。”李家强说,后期,公司将进行水稻加工、面条加工等,以后不仅生产红薯淀粉,还会生产粉条、薯片等产品,提升附加值。
与此同时,李家强计划沿农业大环线推广和应用富硒技术,积极引进合作者,拓展富硒产业基地,扩大富硒产业范围。
李家强表示,富硒产业生态链条之路还很长,他将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持续发力,把富硒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集富硒产业、种植、养殖、采摘、产品加工、休闲垂钓、旅游观光、营销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性农业企业,绘就乡村振兴的“硒”望画卷。
(全媒体记者范晶)
新闻推荐
一个边缘小村的“包产到户”先行路为四川全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探索蓬溪县九龙坡村村景。廖锦辉摄九龙坡村...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