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畜沼果”循环利用增收环保两相宜
李秀峰正在给农户指导苹果树剪修技术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祁玉洁
近年来,宁县在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的支持下,践行“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目标,立足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这一潜力巨大的“法宝”,探索“畜-沼-果”循环利用模式,盘活大量沼气池,让苹果、蔬菜产业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抓基地推广“畜-沼-果”循环利用模式
惊蛰过后,宁县盘克镇阎沟村陇上康庄合作社的苹果园里已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春耕景象,农户们正在给果树剪枝、涂抹沼渣、施肥、除草……
“合作社目前养殖了4000只鸡,几十头猪,养殖场将产生的粪便废物通过发酵后将沼渣沼液免费提供给果农,实现畜牧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陇上康庄合作社负责人李秀峰介绍说。
李秀峰的合作社有27亩果园,认定为宁县农村能源“三沼”综合利用果园示范基地。李秀峰说:“养殖场建成后,我便开始在果园里施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不仅比化肥肥期要长得多,还能改变土壤结构,不易板结,节省了劳动力,使用后果树树叶茂盛,果实大,品质好。”
宁县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主任张立霖说:“近年来,在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的支持下,宁县能源办协调推进‘三沼’综合利用推广,通过对苹果、黄甘桃、中药材、曹杏、核桃、瓜菜、黄花菜等10余种作物推广应用,先后扶持陇上康庄、惠农桥等合作社开展大面积施用该技术。”
至目前,宁县累计建成“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197处,“三沼”推广面积达到15.4万亩;举办“三沼”综合技术推广培训班207期,培训农民7.9万余人,投放施肥设备、追肥枪、喷雾器、碎渣抽吸泵770余套,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创新引领打造循环农业龙头企业典型样板
近年来,以规模化沼气工程为抓手,宁县众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倾力打造全区域闭合循环农业示范园区510亩,形成“种养沼加销”五位一体循环模式。
“种养沼加销”模式核心为“畜—沼—果”,将畜牧养殖与苹果生产、土壤生态修复与增加腐殖质及肥力改善有机结合起来。以沼气工程集中处理畜禽粪污,生产沼气的同时,实现养殖粪污、果品残留物的无害化利用,生产的沼气满足养殖场沼气供暖锅炉、发电机等能源需求,沼渣就地就近施用果园,沼液提纯后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果园,种植业副产品作为畜禽养殖饲料,形成了农牧综合能量循环再生利用。
宁县众合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理事长尚宝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后,亩均减少化肥使用量20公斤,年均减少化肥量使用量5.1吨,亩均节约化肥、农药、人工及机械支出500元,增加产量亩均达到200公斤,提高果蔬商品率达到85%以上,“一降一增”使亩均增收达到1000元,年增收节支76.5万元。
优化服务助推绿色无公害产业园提质增效
宁县始终把服务主导产业、做强做活农村沼气为宗旨,因势利导,不断盘活沼气产业发挥效益。依托“三沼”,打造绿色无公害苹果品牌。
张立霖说:“在‘三沼’加持下,我们采摘的苹果光洁度好、含糖量达到16%以上,且无农药残留,深受客商青睐。果农尝到了甜头,周边群众也纷纷效仿。目前,全县已累计推广‘畜沼果’循环模式6.8万亩。”
张立霖介绍,依托“三沼”,不仅生产的蔬菜安全、放心,成了远近闻名的抢手菜,而且每个蔬菜暖棚节约农药、化肥成本上千元,加上菜价增收部分每个大棚增收超过3千元。通过收益明显的生态模式带动,沼气成了宁县川区生产绿色蔬菜的“金字招牌”。全县已累计推广“畜-沼-菜”循环农业模式4.9万亩。
依托“三沼”,也增强了瓜类市场优势。在川区优质千亩甜瓜示范带,因地制宜,将沼渣沼液推广到甜瓜种植中,使种植的甜瓜表面光洁亮丽、瓜型好看无偏头畸形、香味浓、口感更爽,而且上市早,能卖好价钱。在西瓜基地,沼渣、沼液主要用于基肥和追肥,产出的西瓜更甜、个更大、瓜型更俊、耐储运,品牌优势明显,促进了“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在瓜类种植上的广泛、常态化应用。目前全县已累计推广“畜-沼-瓜”循环农业模式1.9万亩。
新闻推荐
甘肃检察机关与文物单位联合摸排线索,督促协同整改 聚文保合力 护文化根脉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文物分布点多、线长...
宁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