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新生活
孙鸿岐
坐落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家乡雨量稀少,气候干燥。那时候,我经常赶着毛驴,到距村庄两公里多的深沟里取水。
政府采取了抗旱的各种措施。我和乡亲们自发结成“打井打窖”联合队。打窖相对来说容易些,但打窖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儿。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解决环县“吃水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乡亲们都费尽了心血。2006年,县里成立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指挥部,抽调10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每户派2到3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组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质量检查队,深入工程建设现场巡回指导。乡亲们更是热情高涨,男女老少齐上阵,起早贪黑,投入到火热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中。这一年,我作为村子里的领头人,组织群众修路、运料,翻山越岭一家一家地规划工程场址,一户一户检查督促施工。一天跑下来,我的腿肿得不成样子,双脚打起的水泡磨得稀烂,袜子黏在伤处撕不下来……
这一年,我们完成了户均100平方米集流场、两口水泥抹面窖的人畜饮水工程。
2009年“引黄工程”告成,黄河水抵达环县甜水堡,终于圆了家乡几代人的“甜水梦”。
现在,我生活、工作在县城,享用的是清澈甘甜的黄河水。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家家都安装了净水设备,村子里有水源充足的机井。加之多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及机械平田政策,现在这里的山青了,地平了,雨水也和时了。耕种、收割、驮运、打碾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原来人们最亲密、最离不开的毛驴全都“下岗”了,乡亲们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细观村内一排排整齐漂亮的砖瓦房与那些独具传统神韵的土窑洞相互交融,掩映在苍翠树木之中。和乡亲们交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他们事事关心。谈起国家最新出台的惠农政策,如数家珍。如今的乡亲们也时兴读书看报听广播,农村党员还在手机上学习着“学习强国”,那认真劲儿就别提了。至于晚饭后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那是雷打不动的事。当我们谈到孩子上学的话题时,侄子说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学校除了免去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外,每天还有免费的营养早餐和午餐,不但方便学生就餐,而且给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他们感受到的是国家对偏远农村下一代的暖心关怀。当我们谈起医疗政策时,户族中的一位兄弟接过话茬说,他去年做开颅手术,当时没钱给医院缴医疗费,医院得知情况后,及时把他纳入“绿色通道”,优先安排住院,并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的服务模式,出院后还享受了三次医疗费用报销,几万元的诊疗费全部报销,自己没有掏一分钱就把病治好了,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过着这样幸福的新生活,我们内心充满感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宋卫科范馨伟)4月15日,甘肃恒和公司党支部在项目驻地与环县虎洞镇贾驿村党支部开展以...
环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