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 春节期间忙碌的身影
本报记者范建设
为保障春节假期就地过年务工人员权益,各地各部门做好服务:对自愿坚守岗位的,确保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企业停工停产的,保障好员工基本生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让务工人员在就地过个舒心年……
边送餐来边过年
今年春节,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年味包裹”一时间成为热词,快递员迎来最繁忙的春节,许多快递小哥也选择留守,为千家万户送去“年味”。
在东岗路一家属院,记者见到了快递员李洪亮。李洪亮告诉记者,对我们骑手来说,虽然这份工作是为了挣钱养家,但看到有人在订单上写下“看到外卖骑手就看到了希望”的留言,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在采访中他还告诉我“作为外卖小哥,我每天都必须接受健康检查,再花十几分钟为电动自行车、外卖箱和衣服消毒,做好防护措施,带上健康安心卡,然后才能上路。
每天的工作并不轻松。早上6点,我会打开手机上的APP开始抢单,早上的生意不多,到10点半,午高峰来了,需要一气送上3个小时,下午两点左右才能吃口饭。晚高峰在傍晚5点左右开始,再送3小时。吃过晚饭,又送一些零碎的单,一直到夜里10点多,实在疲惫了才收工。一单赚8.5元,再加些补贴和奖励,一个月通常能拿到一万元出头。
春节期间,我们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公司全力保障我们的安全和收入。
视频祝寿好温暖
在大年初三、“情人节”这天,在兰州市东岗某小区,记者见到闪送员杨晓东时,他刚刚送完一束鲜花,他告诉记者,“今天的订单六七成都是鲜花蛋糕,爆单了。”
杨晓东是庆阳华池人,此前因为孩子年幼,已有3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大年初四是父亲66岁大寿,不能亲临的杨晓东只得通过微信向父母表达情谊。
杨晓东的工作一般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到晚上8点。“遇上溢价好的时候,比如元旦那天,我跑了1140块,早上6:50接了第一单,第二天0点过4分钟到的家。”说到这里,杨晓东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杨晓东说,他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一方面是因为闪送的单价高、收入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停止接单,相对自由。但更吸引他的还是这份职业带来的被人需要的感觉。
“在外劳累了一整年,想回家是肯定的。”日前,杨晓东在老家的奶奶过84岁生日,杨晓东跟老人视频通了话,老人说家里一切都好,嘱咐他要继续好好工作。其实能够与同事们一起奋战,他感觉这个春节并没有那么孤单。
家乡的拉条子
“回家是团聚的亲情,出门是梦想的打拼”。回馈家人的牵挂,可以是闲时的陪伴,也可以是“成就更好的自己”。对韩继红来说,不回家过年主要是想多挣点钱。
23岁的韩继红是一家饭馆的打工者。韩继红老家在甘肃省永登县坪城。一家四口人中,奶奶80多岁,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卧病在床,他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韩继红16岁初中毕业后到各地闯荡,去过新疆,当过厨师。去年失业后,韩继红来到兰州,在这家饭馆打工。不到一年时间,韩继红先干白案,后干红案,逐渐成了主厨,工资也水涨船高,干一个月能拿到八九千元。这让父母安心了不少。每月25日发工资时,韩继红留500元钱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
谈到春节,韩继红最想念的是母亲做的饺子和拉条子。“拉条子那个味儿,外地尝不到。”在出租屋里,韩继红计划自己做出家乡味。
这几天,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的公共厕所、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土路硬化了,路灯安装了,“脱贫后,变化大得很”。
韩继红说:“正月初三复工后,继续干个十几天,再请个假,回家看看奶奶,让他也高兴高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朝静)1月20日上午,位于庆阳传媒大厦的陇东报社“中央厨房”建成启用,指挥策划、采编监控、新闻生产、热点汇聚...
华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