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寒旱”之难 ——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五

甘肃农民报 2021-06-03 00:45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庄浪县水洛镇崖王村,几乎所有村民家都安上了马桶。

这个常年干旱缺水,没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小山沟,如何做到和楼房一样的“待遇”?

“我们使用的是无水免冲生物智慧马桶,不需要下水管道,粪便和尿液自动分离,还能通过微生物菌转化成有机肥。关键还不臭。”崖王村不少村民称赞着新式旱厕。

水,生命之源、生活之本,对于甘肃省干旱山区的农村群众来说,显得尤为珍贵。通到家门口的自来水,改变了吃水难的状况,但由于居住分散、地形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等因素,污水处理管网还没能普及。长期以来,“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旱厕成为这种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水倒是不需要,但刺鼻的臭味、乱飞的蚊虫,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

好在,一场厕所革命让这一切发生改观。为了解决“缺水”这一绕不开的难题,甘肃省通过推广防冻直通式、粪尿分集式、双坑交替式、双瓮漏斗改良式、传统旱厕改造式、无水免冲生态式6种卫生旱厕改建模式,巧解“无水”之难。结合节水防冻三格式、生活污水一体处理式、完整上下水道式、废弃沼气池改造式、“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式5种卫生水厕改建模式,探索“节水”之道。

“干净无味,想让便池更干净,最多再用一瓢水冲冲四周。”临洮县太石镇站沟村村支书龚斌告诉记者,2019年,他家在改厕中带头示范,率先安装了防冻直通式卫生旱厕。粪污由蹲便器70厘米的管道直通地下的集便桶,不用的话就拿塞子塞住,防止返味。

“村民一个电话,我就开车上门服务,帮他们直接抽空集便桶,然后再把粪污运到地头进行堆沤使用。”村文书李全录说,抽一次50元,一户一年抽两次就够了。

采用类似方案的,还有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由于改造效果良好,已成为平凉不少乡镇的“取经地”。“2019年,多方对比下,我选择了‘双瓮漏斗式’旱厕,建造周期短,占地面积小。”柳家铺村村民冯武兴说。

冯武兴所使用的这种旱厕,由漏斗形蹲便器、粪管和瓮池组成。粪便先由蹲便器到前瓮,发酵后由倾斜的粪管流入后瓮储存,农户可定期清理后用作农家肥。这种方式同样不用水,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下转3版)

新闻推荐

省应急厅灾情核查组检查指导平凉市“5·2”风雹灾害抗灾救灾工作

5月11日至12日,省应急管理厅救灾处处长赵汉才一行来平凉市核查“5·2”风雹灾害受灾情况,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市灾委办...

庄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庄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