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突围 看静宁如何造福一方百姓
(接1版)大力推行矮化密植现代果园栽培模式,全面实施老果园改造工程,狠抓果园提质增效,着力新链条延伸,建成各类涉果龙头企业202家、电商300多家,有力促进了苹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静宁县德美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内,500亩整齐划一的矮化密植苹果树绑缚在竹竿上,这里有着诸多密植栽培的新优势:机械化作业、水肥滴灌一体化、病虫无害化防控……德美公司将其打造为苗木繁育、有机果园、节水灌溉、龙头带动四大示范基地,有力推动当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园由德美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成,实现当年建园、两年见果、三年丰产,亩均收入3.2万元,整个园区年产值1600万元,是乔化果园的2倍。
在李建明看来,制约静宁苹果发展的另外一个模式,是给苹果套袋。他举例说,套袋苹果,一亩地光套袋的成本就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不套袋的苹果,外观依然漂亮,而且口感更好。”
目前,当地选育出的“静宁1号”和“成纪1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优品种,推广不套袋栽培,种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静宁县坚持新方式营销,倒逼静宁苹果提质增效。
去年3月,甘肃省首家“京东云仓”分拣项目落户静宁县,京东集团与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举行“云签约”。按照协议,京东依托静宁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京东云仓”分拣项目,以新经济模式与当地合作发展苹果产业。
该项目的落地,打造了静宁苹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通过互联网平台,增加苹果销量,整体“倒逼”静宁苹果从生产、仓储、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优化组合,通过标准化生产,打造“优果优价”,让老百姓增收更致富。
“京东云仓”项目整合静宁县域内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入驻,将周边区域半径的货品在静宁集中进行云仓分拣,提升“静宁苹果”线上销量20%以上,降低物流成本近30%。
随着苹果品质的不断提升,静宁苹果品牌已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50强”“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到158.95亿元。
“全县有外贸出口业绩企业13家,苹果远销尼泊尔、俄罗斯、墨西哥等17个国家,2019年销售额已达3.92亿元,位于全省之首。”李建明说。近日,一批静宁苹果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15天后就让泰国人民感受到静宁的甜蜜。
静宁苹果的热销,撬开了静宁农民致富的大门。2020年,该县苹果产量达82万吨,实现产值45.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7300元以上,果品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小小苹果也成为静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大产业。
记者在德美地缘冷链物流产业园里看到,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列队穿梭在现代化苹果智能分选线上,工人们忙着给苹果套袋,装箱。
据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选宾介绍,德美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于2017年建设,占地面积205亩,总投资5亿元,主要包括综合性冷链储藏区、苹果分选区、农村电商区三个区域。产业园有230位当地群众打工,每天每人80元左右的工资,让他们在家门口有了稳定收入。
“过去种庄稼、苹果,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两个孩子要上学,老人身体也不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静宁县界石铺镇村民吕燕青说。
吕燕青来到产业园打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每天能挣80元,家里种的两亩苹果也都卖给德美,“现在我们两口子打工挣的再加上卖苹果的钱,一年收入十几万。”吕燕青笑着说。
静宁苹果产业不仅绿了荒山,还富了农民,更激活了全县各大产业链,起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效果。
静宁苹果产业凝结着静宁人民3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千家万户脱贫奔小康的希望,支撑着乡村旧貌换新颜的梦想。静宁县将做优做强苹果主导产业,作为实现地方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5月14日,静宁县召开2021年人影工作会议,分析人影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人影工作。县政府副县长席鹏...
静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静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