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域开放 拓展“蓝海空间”
本报讯(张睿 记者 周翼)近日,攀枝花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17条措施》,进一步强化外资招引、扩大外资规模、改善外资结构、提升外资质量、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提高全市对外开放水平,力促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现新突破。
市委提出,要着力构建“三个圈层”,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整合区域人口和资源力量,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其中,“外圈”即通过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黔中城市群,进而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是攀枝花发展的“蓝海空间”,关乎未来攀枝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17条措施》,就是攀枝花加快促进全域开放,融入‘外圈’的具体实践。”市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加强利用外资工作,引进外资企业和外籍人才,搭建起更多的对外沟通‘桥梁’,把外面的技术带进来,把本地的产品卖出去。”
为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17条措施提出,攀枝花市将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取消或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政策,落实取消或放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规定,支持外商独资设立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制造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电信、教育、卫生、金融等重点领域开放。
攀枝花市将深入推进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引导外资在攀枝花市设立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等地方金融组织或分支机构,建立与市外有实力且信誉良好的外资地方金融组织的合作关系,鼓励其在攀开展业务,并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条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攀枝花市对外开放水平,17条措施鼓励外商在攀枝花市构建“1+4”现代工业体系、“4+5”现代服务业体系和“7+3”现代农业体系中加大投资力度,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方面,支持外商投资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今后按国家出台的最新目录执行)方向的钒钛、钢铁、石墨等产业,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绿色建材、食品饮料等项目。在康养产业方面,支持外商投资“康养+运动、旅游、医疗、农业、工业”项目、“5115”工程实施项目及养老、教育等其它与康养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产业发展融合类项目。鼓励(或支持)外商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述重点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享受攀枝花市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此外,17条措施还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支持外商以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来攀设立企业,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
为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攀枝花市将积极推进省级新区创建工作,适时推动米易县、盐边县现有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并通过全面推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提高外籍人士在攀工作便利度,推行“多规合一”“多测合一”“联合审图”“联合验收”,营造规范透明的政策制度环境,依法科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为外商投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1至4月,攀枝花市完成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405.8万元人民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7.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杰)为扎实推进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守护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