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黄国平,“把书念下去”
黄国平的名字,日前上了热搜;发生在黄国平身上的故事,看哭了无数中国人。
我们中很多人知道黄国平,知道他曾有的经历,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官微最近披露的一篇博士论文。这篇论文是黄国平几年前写的,论文之外,黄国平单独写了篇《致谢》。
《致谢》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炬光乡一个小山村的黄国平,12岁时母亲离家,17岁时父亲遇车祸去世,同一年抚养他的奶奶辞世。遭遇了这么多不幸的黄国平,凭着“把书念下去”的简单信念,走出了小山坳,走到了乡镇,走到了县城,走到了重庆,最后走到中科院自动化所读书。
对黄国平和他写的《致谢》,已有太多评论。记者想向黄国平说一声感谢,这感谢,代表了依靠读书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也包括将要靠读书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以及读了书仍会留在农村的人。
感谢黄国平将“把书念下去”的信念,写在了《致谢》中。虽然黄国平在写这些时,只是想向导师说些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但这足可以让农村孩子当作励志故事来看。
这些年走村入户,记者接触过不少年轻人。他们当中,部分人学习不好甚至很不好,原因是读书不用功。这些人会为此找各种理由,比如没能进入更好的学校,比如没能遇到更好的老师,比如父母没钱送他们去上辅导班,等等。其实,这些只是他们学习不用功的借口,因为他们没有“把书念下去”的信念。
有了“把书念下去”的信念,小小年纪的黄国平,就可以靠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来养活自己。哪怕他在抓黄鳝的过程中,被狗咬被蛇追,哪怕他半夜落水摸黑走回家。因为想念书,他才能把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用脚无数次地丈量过,因为那里面有黄鳝,黄鳝可以卖钱,让他有衣食,让他能继续念书。
“把书念下去”,这应该成为更多农村孩子的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更多的孩子会更用心去念书,不一定非要考上大学,不一定非要读到博士,用心去念书了就行。
感谢黄国平的感恩之心。他写父亲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他写与他住在一起的奶奶病故后,“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他写另一个家庭成员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奶奶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他写这些,是因为他在走过风雨泥泞后,心中怀着的仍然是浓浓的感恩。
别抱怨父母没能给你买童年的零食,别抱怨父母没能给你买少年时的新衣,别抱怨进城后父母没钱给你买车买房。对于一般的农村养庭来说,把你抚养长大,送你去学堂读书,甚至一直把你送进城市里,已经付出太多。
相对于各种成长条件,包括自身的和外在的,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感恩之心,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校正器,不管是最终留在农村种地,还是走出家门务工,或者是真正成为城里人。
在《致谢》的最后,黄国平感谢给了他生命的父母,感谢抚养他的奶奶和叔辈,感谢牵挂他的人,感谢支持他的人。曾经经历风雨泥泞的黄国平的这些感谢,农村孩子应该用心去体会。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
新闻推荐
新政小学开展“红色剪纸照初心”活动。唐明平摄本报讯(尹小丽特约通讯员唐明平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杨都)“我们把党...
仪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仪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