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乡女孩致信黄国平博士:愿我们能在泥泞里开花、风雨里舞蹈

央视新闻 2021-04-28 12:22 大字

4月中旬,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打动不少网友,也鼓舞了黄国平老家四川仪陇的一名孤儿顾欣言(化名)。

今天,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收到四川仪陇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的检察官转来顾欣言写给黄国平的一封信,信中有同样艰难长大的心路历程,也有感谢黄国平的经历对自己的鼓舞表达,并表达了勇敢面对前路的决心。

这封信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看了博士的论文致谢

同乡女孩泪流满面

这封信,通过四川省仪陇县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唐莎娜,转给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的编辑。今年1月初,唐莎娜曾经在节目中介绍当地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也就是“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情况。这封信的作者就是其中一名孤儿,署名叫“顾欣言”。△顾欣言的家乡

△顾欣言的家乡

在信中,顾欣言向黄国平倾诉着自己的经历:“父亲的意外去世,母亲的离开,我成了别人口中的孤儿。就像你文中提到的那样:人后的苦尚能克服,而人前的尊严,却极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不熟悉的人问及父母,我总也搪塞似的回答:“他们在外打工。”小心翼翼地掩藏,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个孤儿。因为四百块钱的补课费 ,也曾感受到了所谓亲情的淡泊,人情的冷暖。无数个深夜埋怨上天的不公,委屈命运的悲苦。”

他们都经历过绝望

又看到了希望

顾欣言说,自己对黄国平论文致谢中的不少细节“感同身受”。

“他有写到他回家的时候看到那些坟墓,其实那一刻我跟他有很多感同身受,有点悲凉的感觉。他在文里(提到)一只小花狗,曾经我也养过这样一只狗,它每天陪我上学,送我回家,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温暖。”△顾欣言镜头下的学校

△顾欣言镜头下的学校

她表示,自己很多时候也有过绝望,但总有人会出现,给自己希望。“不被别人理解,或经历一些事情时,没有办法跟人诉说,也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很灰暗,很不公平。但在每一次很艰难的时候,我都会遇到一些很温暖的人,比如说我们的村干部,比如说检察院的姐姐,就觉得其实人生也没有那么糟糕。”

从学校到社会

女孩得到越来越多关爱

季冬杰曾经是顾欣言初中的地理老师,去年开始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他说,对于顾欣言这样的学生,来自财政划拨的救助金都能按时足额发放。“ 高中生的免学费是330块钱每学期,还有一个是高中生的生活补助,每学期她享受的是最高级别的1500块钱。”

不过,作为曾经的贫困县的一所乡镇中学,仪陇马鞍中学校要争取到更多的社会救助,并不容易。季冬杰工作的难度也不止这一点。“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他表示,学生的心理方面也缺乏关爱,“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

今年1月,在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的《新闻有观点》节目中,唐莎娜同样提到,对“事实孤儿”的救助不能只是“发钱了事”,让孩子们吃饱饭、有学上不是司法救助的终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仪陇县检察院在做走访工作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仪陇县检察院在做走访工作想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去鼓舞更多身处艰难之中的人

4月中旬,顾欣言看到了网络上流传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的文字。为相似的童年经历感同身受之余,又得知黄国平和自己一样,也来自仪陇县的农村,更觉得亲切。△顾欣言镜头下的家乡

△顾欣言镜头下的家乡

“很多时候读到很多感动的文章,会觉得很遥远。然后突然发现,原来这样的人就出现在你身边。”顾欣言告诉总台央广中国之声,自己写下的这封信的格式虽然是写给黄国平,但她落笔的时候并没有想过真的能让黄国平本人收到。相比之下,她更希望用自己的感受,去鼓舞更多的身处艰难中的人。

在信的最后,她写下了对黄国平的感谢:

“现在我已经十八岁了,可以很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了。回望来路,艰辛却也欣慰。

看完你的故事,再联想自己的来路与前路。我好像感受到了有人在呼唤我:孩子,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苦难总会过去,光明就在前方等待着你。谢谢你,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世界某个角落,某个孤单的灵魂正在被你鼓舞。

愿我们都能在泥泞里开花,在风雨里舞蹈。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信件全文↓↓↓

亲爱的黄国平哥哥:

您好!亲爱的哥哥,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我素不相识。但因一篇火遍全网的论文,在你的身上我找到了一丝熟悉,一丝温暖。

或许是因为同样经历过生死离别,同样是离群的孤雁,所以我体会到了你的艰辛与孤独。也忍不住,在读到你文章的字里行间,泪湿了满面。我敬佩你在苦难中成长,在泥泞里开花,这是我所不及的,也是我需要向你学习的。

和你一样我也是来自仪陇,来自这个平凡的山坳里的一个村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从我记事起我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春日里赶着小鸭子,夏夜抓着吱吱叫的蝉。清晨,跟在爷爷婆婆身后流连田间地头;黄昏,依偎在他们怀里,谈着往昔未来的家常闲话。那样的日子虽不富裕,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直到现在我也常常追忆。

但是美好的日子总也不能久远,九岁的那年婆婆的离世,我的童年也开始画上了句号。后来生活几经转折也吃过不少苦。为了上学,小学时,每天五点钟起床,走两个多小时的泥路去学校。夏日的清晨,踏着露水里的第一缕晨光奔向学堂。冬日的夜晚,伴着满天星辰走向归家的路途。每天送自己和盼望着自己归家的就是八十岁的爷爷和一只小白狗。

生活固然艰辛,但乐在其中的人或许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满足。

后来父亲的意外去世,母亲的离开,我成了别人口中的孤儿。每当踏上熟悉的路,回到老家。看到孤零零的房子和杂草从中用石块堆积起来的坟墓,一种物是人非之感刹时涌上心头。无数个深夜,我站在月光下怀念着那些欢乐的时光,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恍惚间觉得世界好像只剩下了自己。

就像你文中提到的那样:人后的苦尚能克服,而人前的尊严,却极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不熟悉的人问及父母,我总也搪塞似的回答:“他们在外打工。”小心翼翼的掩藏,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个孤儿。因为四百块钱的补课费,也曾感受到了所谓亲情的淡泊,人情的冷暖。无数个深夜埋怨上天的不公,委屈命运的悲苦。

也曾一度想过放弃生命去追随那些爱的人,去寻找一个解脱。在我的记忆里很清晰记得,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我坐在顶楼天台上的围墙边,下面是车来车往的马路。夜深人静下,只剩下残留的烟尘还在空中飘荡。七楼的高度让我俯瞰着楼下的夜色朦胧。我思索着要不要再向前一步。最后我问自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你有想过当你轻松的离开这个世界,留下的人怎么办?爷爷已经遭受了丧妻之痛,丧子之悲,你怎么还忍心再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呢?在念及年幼的弟弟,他同样不幸,同样无辜,同样坚强而又努力,你又怎舍得让他独自承受那么多的悲痛呢?念及此我走下了天台,我明白了自己不能如此自私。死,多容易!难的是在这世道,艰辛而又倔强的活着。

命运对我们,总归还是存在着怜惜。因为国家良好的政策,所以在父亲离世后,村上为我们申请了孤儿救济,解决了生活之苦,不至于为三餐奔波劳走。学校也为我们免除了所有的学杂费用,让我和弟弟不至于为学费苦恼忧愁,而被迫弃学。也曾因为太过成熟,不被理解所悲伤,却也因为遇到温暖的人而感动。后来遇到了来自检察院的哥哥姐姐们,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司法的正直,体味到了人情的温暖,明白了奉献的价值。看到了法理无情人有情的真挚。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学法的道路,有了自己明确的方向和追求。

所以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是可能这扇窗开的有些慢,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慢慢等待。要相信阳光,终会穿过层层乌云,将光明和柔情撒向你的窗口,温暖你的前路。

现在我已经十八岁了,可以很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了。回望来路,艰辛却也欣慰。曾经为博得父亲的关注,也曾努力的考得好的成绩,以求片刻欢愉。后来也曾迷茫,自己那么差劲,坚持还有什么意义。看完你的故事,在联想自己的来路与前路。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那么的相似,那么的真实。我好像感受到了有人在呼唤我:孩子,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苦难总会过去,光明就在前方等待着你。

最后,谢谢你能看到这里,听我紧絮叨叨地讲述我的故事。在你我的人生里,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从前不曾相识,未来也可能毫无交集。但是还是谢谢你,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世界某个角落,某个孤单的灵魂正在被你鼓舞。

最后的最后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自己梦想的路上不断前行。都能在泥泞里开花、在风雨里舞蹈。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2021年4月24日

顾欣言

(原题为《感动全网的论文致谢背后,同乡女孩给黄国平博士写了一封信》)(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央视栏目组取景仪陇 弘扬张思德精神

本报讯(张梓睿)4月14日,CCTV-4《记住乡愁》栏目组到仪陇取景拍摄。据悉,本次拍摄主题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以心怀感恩为主...

仪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仪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