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增收上百元 秸秆废柴成了“香饽饽”
□邓洪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小麦油菜收了后,秸秆直接运到农场加工,每亩多收入上百元。”6月3日,在三台县灵兴镇灵峰村,村民赵海燕告诉笔者,自从家门口有了“加工厂”,秸秆变成“香饽饽”,抢手得很。
赵海燕说的“加工厂”,正是位于该村的凯亿吉家庭农场,可年处理各类秸秆、麦冬苗和枯枝废柴近2万吨。
灵兴镇小春作物秸秆量约1.75万吨,近年来,该镇采用增密直播、机器收割、秸秆还田有机配套,秸秆返田1.09万吨。为更好地解决当地秸秆处置问题,该镇积极引进企业和培育家庭农场主,建立了秸秆加工厂,所加工的青贮饲料销往重庆、南充、德阳等地。据了解,仅夏秋两季,灵兴镇可实现综合利用秸秆近6600余吨。
在凯亿吉家庭农场里,伴随着隆隆机声,从田间地头运送来的小麦和油菜秸秆被粉碎、压缩、打包,变身成家畜饲料。“小麦秸秆加工后主要用于饲喂牛羊,油菜秸秆处理后是獭兔的好‘口粮’。”农场负责人寇永江介绍,入夏以来,农场已处理小麦、油菜秸秆近500多吨,有效解决了当地及周边镇乡农户秸秆处理难的问题。
把大量秸秆从田间地头运送到加工厂,是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厂头痛的事情。为有效处理这一难题,凯亿吉家庭农场以“农场+农户”的模式,在与当地村社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的同时,签订投入运输设备合同,以保证村民的利益。“村民用自家的机器设备运送秸秆,每车可收入近百元,一年下来,收入最高可以达到5万多元。”寇永江说,目前,已有200余农户与农场签订了投入运输设备合同。
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升秸秆、农作物垃圾循环利用度,该农场还研发制造了生物燃烧锅炉烘干设备、花椒采摘机、麦冬苗清洗设备等农机产品。“设备上去了,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寇永江介绍,农场研发的农机产品除了农场使用外,还销售到周边县市区。他告诉笔者,随着处理技术不断更新,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解决了养殖户缺料问题,还解决了周边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农场效益也稳步增长,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农场忙的时候就来上班,离家近,收入稳定,特别是处理麦冬苗的时候,每天收入300 多块钱,挣的是高工资哦。”正在农场作业的该镇木鱼村五组的王继林老人说,农场的加工厂办起后,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
“除了吸纳本地村民就业,我们还吸纳了2个残疾人就业。”寇永江说,目前,农场还在该镇每个村及周边镇乡设置收购点,收购各类秸秆和青贮饲料原料,解决400多人就业。
新闻推荐
正在接受治疗的孙家磊本报讯5月23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对于老家在谯城区古井镇的孙家磊和张影利来...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