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世界首例大熊猫白内障摘除手术始末

绵阳日报 2021-06-13 07:53 大字

(资料图片)

白内障,在我国医学著作《内障编》中有描述:“不痛不疼渐昏蒙,薄雾轻烟渐渐浓,或如花飞蝇乱出,或如丝絮在空中。”此病泛指人体眼球中的水晶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浑浊,以致影响视力导致眼睛失明。这说的是人眼,但你知道吗,这闻名世界的生态“活化石”大熊猫,也会患白内障。

1984年,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原木皮公社)小河沟伐木场二队所辖的深山密林中,有人发现了一只极度消瘦、奄奄一息的大熊猫。很快,人们发现这只大熊猫眼睛患有白内障。从未给大熊猫施行过白内障手术的平武县和绵阳地区医务人员全力为其施行白内障手术,让其重见光明,并取名为“迎春”。这在当时,不仅是国内首例大熊猫白内障摘除手术,也是世界上第一例。近日,记者找到几名当年抢救大熊猫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对当时惊心动魄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彭雪

壹大熊猫白内障难倒医务人员

“我们这里发现一只眼睛有问题并有生命危险的大熊猫,急需救助。”1984年11月1日,平武县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迅速动员人力、车辆,把这只大熊猫运到县城人民医院救治。经检查,大熊猫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右眼患有角膜白斑,眼球萎缩,早已丧失视力;左眼患白内障病已到成熟期。让人忧心的是,其严重营养不良,患有肠道蛔虫病,体外有大量草蜱等寄生虫。当时大家给它取名“瞎瞎”。

如何让“瞎瞎”重见光明?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成功率很高,但在大熊猫身上做这种手术,不仅在国内没有先例,甚至全世界都没有过。必须排除万难,抢救“国宝”!

贰专家应邀会诊联手抢救“国宝”

随即,抢救“瞎瞎”的手术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开展:先养好身体,再手术。

鉴于“瞎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麻醉和手术,医务人员先采取驱虫治疗辅以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并准备于来年2月施行手术。经过精心救治和饲养,“瞎瞎”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体重也由原来的42千克增至56千克。

1985年1月20日,当时绵阳地区第一医院五官科主治医师郭永扬应邀参加会诊,与平武县人民医院专家一起进一步研究确定治疗方案。1月22日上午,救治组用氯胺胴全麻后,对“瞎瞎”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发现,其右眼全角膜血管翳,完全失明,已无治愈可能;左眼白内障需要手术摘除浑浊晶体。为确保手术成功,郭永扬提出先做动物试验,选取体型基本相等、寿命近似的动物,了解眼球晶体悬韧带张力、韧度以及玻璃体黏稠情况,从中选择出在动物眼上作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最佳手术方式及麻醉药的最适合剂量。最后,大家决定在两只羊、两只狗的眼球上进行试验。

1月30日、31日两天,在麻醉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采用了两种结膜瓣、三种部位不同的切口、六种娩出晶体的不同方式,在动物的八只眼睛上进行了试验性摘除手术,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对照。2月1日,在麻醉下对“瞎瞎”又进行了一次眼睛检查,重新测量了大熊猫眼睛的有关数据。专家组一致认为,这是做手术的最好时期。

叁现场惊心动魄手术成功实施

1985年2月2日,平武县林业局领导及科技人员、医务人员一起制定了手术方案,组成了原绵阳地区医院和平武县人民医院共7名骨干医务人员的医疗手术小组,采用“糜蛋白酶断带冷冻摘除法”的手术方式进行囊内摘除。

虽然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手术班子,但这次是全新的挑战,是世界上首例为大熊猫摘除白内障手术。术前能够想到的一切准备已经很充分,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做好了相应准备。但术后的治疗护理却困难重重,双眼包扎、限制活动、点眼药、上眼膏都是难事。手术方案得到省、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确定两天后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

2月4日上午,在平武县城郊的北山饲养场手术室里,一切术前准备就绪。麻醉师熟练地为“瞎瞎”注射了术前用药和麻醉药,再由专人把麻醉后的它抬上手术台。9:40,手术开始。医生们给“瞎瞎”做好开睑缝线,固定好眼球,做好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缝好预置缝线,切开角膜……当把配制好的糜蛋白酶溶液注入术眼后3分钟,冷冻器的触头准确地放在了晶体的前囊膜上。片刻功夫,一颗带冰霜浑浊的水晶体被冷冻器粘了出来。成功了!医生们会心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他人也尽量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主刀的郭永扬医生迅速关闭了切口,把准备好的药物注射在术眼球结膜下,助手把眼膏涂在结膜囊内……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突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瞎瞎”由于麻醉效果的减弱,突然张开嘴向平武县医院的范医生的手咬去,这个动作发生得很突然,好在范医生敏捷地缩回了手,“瞎瞎”只咬住了乳胶皮手套。一场虚惊!

手术成功了!平武县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将这只在立春日迎来光明的大熊猫更名为“迎春”。

肆术后精心治疗“迎春”重见光明

手术的成功只是“迎春”重见光明的第一步,术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医疗小组对“迎春”进行24小时特别护理,加强治疗,增加营养,希望“迎春”早日重见光明。

然而,术后的治疗和处理同样复杂和艰巨。1985年2月5日,术后第二天,“迎春”显得疲惫不堪,活动少,角膜内皮水肿,前房中血液未完全吸收,瞳孔隐约可见。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到2月7日上午,“迎春”的睑轻度水肿,混合充血,角膜较透明,精神较好,食欲好。2月9日,“迎春”喜活动,食欲大增,角膜变透明,对检查的电筒有反应。

然而,到2月19日,令人担心的事发生了。“迎春”的术眼混合充血较重,瞳孔缩小,角膜上有新生血管翳长入,透明度降低。大家顾不上除夕和家人团聚,立即进行会诊,初步判断可能由外伤所致,并发了虹膜腱状体炎。这是一个危险信号。针对这一险情,医务人员果断喷点阿托品眼液,使用激素,加大抗菌用量等急救措施。2月20日(大年初一),医务人员守护在“迎春”身旁,定时冲洗术眼,按时点眼药。县领导闻讯也赶到现场,大家研究对策,竭尽全力抢救“迎春”的眼睛。大年初二,“迎春”的瞳孔散开,充血明显减轻,分泌物减少,血管翳的浸润得到控制,角膜又逐渐透明。医务人员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对“迎春”细致入微地进行护理。直到3月2日,医务人员为大熊猫拆除了手术缝线,“迎春”的伤口愈合良好。

经过26天不分昼夜的治疗和细心护理,“迎春”终于重见光明。至此,国内第一例也是世界首例大熊猫白内障摘除手术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治疗“迎春”眼睛的日日夜夜里,医务人员不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测量、收集了有关大熊猫眼部的各种数据,并绘制了大熊猫的眼底图,通过对大熊猫的多次麻醉,总结出了根据不同的手术时间所需麻醉药物的较准确的剂量,为后来的大熊猫保健和抢救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新闻推荐

好生态“流金” 平武激活了哪些“因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任露潇)5月14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2021年新闻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