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塘村:大山里的彝家儿女过上甜日子

泸州日报 2021-05-12 17:02 大字

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本报记者 阮春华 摄

初夏时节,坐落于群山之中、赤水河畔的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焕发勃勃生机。蓝天白云掩映下,黄墙灰瓦独具彝家风情的古民居建筑在青山中尤为显眼。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换上新容颜,红红火火的产业、生态宜居的乡村、幸福满满的村民,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17度的“甜蜜”生活

从堰塘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沿公路前行约5分钟,就能看见一片苍翠的柑橘林。半个多月前,这片柑橘林挂满了比拳头还大的晚熟甜橙。

站在柑橘林旁的空地上,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园种植工程师匡文全用手画了一个大圈:“4月才全部采摘完,近150平方米的空地上堆满了甜橙。”经过前两年的试种,这片生长在赤水河畔的甜橙正式进入采摘期。

2015年,海升集团在叙永县注册成立叙永超越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园,示范园全部采用高厢低垄的机械化作业模式进行种植,种植的甜橙品种有血橙8号、活力柠檬、不知火、沃柑、卡啦卡啦等国内优新品种。

“这里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生长出的甜橙口感好,甜度高达17度。”匡文全告诉记者,今年200余吨甜橙被拉出大山,销往沿海各地,将有更多的人品尝到来自赤水河畔的“甜”。

对堰塘村的村民来说,从基地建成那天起,他们就尝到了其中的“甜”。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许涛告诉记者,村上抓住机遇,利用基地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并实现稳定就业,村民们在基地务工,每天有70-100元的收入。同时,通过“一地四金”保障村民收益:即土地流转租金、劳务用工薪金、村资管理公司产业发展基金、政府投入部分折资量化股金。

“转变思想观念才是最重要的。”在许涛看来,村民思想上的变化更加难能可贵。“村里原本就有农户在种植甜橙,但因缺乏技术指导,很多都是任由果树自生自灭,也就谈不上有收益。”许涛说,自从基地建起来后,先进的种植技术开阔了村民的眼界,不少村民看到甜橙种植前景,将学习到的技术应用到自家甜橙种植中,开始更专业化的种植。

“基地的甜橙确实好,口感好一点的要卖到20元一斤。”堰塘村村民查吉先自家也种有甜橙,有着十来年种植经验的她,也对基地的甜橙赞不绝口。基地建成后,查吉先和丈夫都到基地务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如今,查吉先种植甜橙每年有6至7万元收入,甜橙还卖到了贵州毕节等地。

“飞鸡”飞出致富路

“要交鸡蛋的赶紧来得了。”“我昨天交了300个,麻烦帮我记一下。”5月11日上午10点不到,堰塘村村民王万群手机中的“石厢子飞鸡养殖技术交流群”就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在群里交流养殖技术。

2018年8月初,石厢子彝族乡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入浙江宗泰农业有限公司“龙游飞鸡”项目。“我们自己平时也养鸡,这个鸡有啥特别的,要让我们养?”村里动员村民们养鸡,王万群心存疑惑。

“公司免费提供鸡苗,买保险,提供技术指导。鸡蛋和鸡都由公司收购,一个鸡蛋1.2元,一只鸡50-90元。”村干部的“科普”为王万群解了惑。她算了一笔账,一只鸡每天的吃食大概花费2毛钱,就算是失败了,成本也不算太高,而且还不愁销路,这个事可以做。于是她成为堰塘村第一批“龙游飞鸡”养殖户,养了200只鸡。

“龙游飞鸡”个头小,有些娇气,王万群又是第一次养,遭遇了不少困难。“有一次鸡不晓得咋了,前一天精神都好好的,第二天就没精打采了。”看见鸡的状态不对劲,王万群立马给技术员打电话,技术员随即赶到王万群家为鸡做了检查,这才知道是得了鸡瘟。技术员为王万群开了药方,并叮嘱要如何处理才离开。

近三年来,王万群的养鸡经验逐渐丰富,即便没有技术员的指导,她也能轻松养好上百只鸡。如今,王万群已是村里的养鸡“大户”,今年她养了800只鸡,预计有5万元收益。

靠着“龙游飞鸡”走上致富路的远不止王万群一家。许涛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大约有80户农户在养殖“龙游飞鸡”,即便是按照基础标准,每家养殖200只鸡,每年也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

王万群在自家两层楼的小洋房旁搭了一个车库,一辆摩托车和一辆小轿车并排摆在中间,王万群口中的“温饱都成问题”已成为历史,她和丈夫计划着扩大养鸡规模,日子将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吃了胡幺婆的汤圆,红军娃血泊中送来铜元

1935年2月4日,除夕,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师正在攻打叙永县城,流弹不时从空中呼啸而过,东门湾子五里长街家家关门闭户。住在...

叙永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叙永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