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新希望 “迁”出新生活

陇南日报 2021-04-28 04:23 大字

本报记者罗艳 海秀芳

暮春时节,兰州新区柳色千重、莺歌燕语。

4月25日,首批受文县“8·12”暴洪影响的文县尚德镇韩家山村25户47名受灾群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即将开始他们的临时过渡安置生活。

王文英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出大山。

去年,王文英家的房屋在暴洪泥石流灾害中,被洪水冲毁……这些年来,仅靠丈夫一人外出打工和家里务农收入,5口之家搬出深山的梦想一直未能实现。

直到去年,兰州新区启动承接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后,经过当地政府引导,王文英和村里其他受灾群众一样,告别故居,搬出大山,迁入新居,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一)

去年8月10日以来,文县先后发生两轮强降雨过程,强降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暴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全县20个乡镇因灾受损房屋12065户,其中,倒塌房屋374户、严重受损1770户,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398处。

灾情发生后,省市有关部门及时为文县下拨了应急抢险救援资金,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从长远考虑,为“跳出年年建、年年毁、年年担惊受怕的循环”,省政府确定兰州新区为承接受灾群众的安置点,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安置政策。

随后,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兰州新区进行观摩考察,临江、口头坝、尚德、石鸡坝、中寨等乡镇也纷纷组织受灾群众代表前往兰州新区搬迁安置点实地观摩和考察,让村民们对兰州新区安置房屋、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

“这些政策支持、物质帮助和精神鼓舞,坚定了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排摸,全县有意愿迁往兰州新区的群众有712户2380人。”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小虎说。

据悉,兰州新区作为“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移民安置主要承接地”,受灾地区群众的安置房将在今年下半年建成,待集中安置区建成后临时安置点内所有群众将搬入新家。此次文县尚德镇韩家村25户47人作为“先遣团队”,以务工、创业等形式来到兰州新区。

(二)

25日上午,灰蒙蒙的天空下着小雨,一辆满载文县首批搬迁入兰州新区移民的大巴车正穿行在隧道中,向着出口光亮处迅速前行,而此时的车内也热闹不已。

“姐姐,这里看不到大山,平坦得很,你们也赶紧搬过来啊。”坐在车内最前排的文县韩家山村民韩收娥正在微信视频里和表姐分享着路上美景。

“妈妈以后我们就是兰州人了吗,我以后在兰州上幼儿园吗?”望着窗外快速掠过的高楼,3岁的张书齐满脸期待。

据悉,此次搬迁安置的文县尚德镇韩家山村地处高半山区,土地贫瘠、产业发展弱小、基础条件较差,经历了“8·12”暴洪泥石流灾害的侵袭后,道路、房屋、农田严重毁坏,村上环境已不适合生活居住,经决定,实行整村搬迁至兰州新区。

在欢声笑语中,大巴车驶入城区缓缓停在了新居的单元楼门口。

车外,兰州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正拿着钥匙等待新住户的到来。

“欢迎来自文县的各位朋友入住新家……”

韩进军是韩家山村第一批搬迁小组组长,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房屋钥匙,乘着电梯到达5楼新房子,推开门,看到眼前干净整洁的房子激动不已:“活了大半辈子,怎么也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

看着宽敞明亮的新家,韩进军的心里乐开了花。

“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有太多的不舍和留恋,但和老朋友、老邻居一起开始新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望着门外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韩进军感慨道,“就医上学就在家门口,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春光美 游客来

2月21日,游客在文县玉垒乡玉垒关乘快艇观赏盛开的油菜花。时下,文县境内白龙江畔两岸桃红柳绿、油菜花绽放,各类花卉树木、...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