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甘肃文县白马语》评介

陇南日报 2020-12-25 00:48 大字

蒲向明

“白马语是一种既不同于汉语,也不同于藏语的独立语言。”魏琳的著作《甘肃文县白马语》一书,40万字,于2019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一部传承保护白马语非常重要的著作,也是进行白马语内部差异研究和方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人们认识挖掘、整理研究白马语有着重要意义。该书得到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入选“中版好书”2019年度榜单。

一、一份鲜活的调查语料

《甘肃文县白马语》一书以保护和传承白马语为主要目的,真实准确记录甘肃文县白马语,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书中记录《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民族语言(藏缅语族)》通用词、扩展词和其他词,约3700个词条,大量记录了语法例句、歌谣、传统故事和讲述材料等,其中民俗文化词是本书的特色内容,涉及与白马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歌舞、风俗习惯等典型词汇,辅以20幅珍贵照片,便于读者了解。

在该书编撰过程中,为了充分彰显语言资料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作者深入实地,走访白马村寨,与白马老人面对面访谈,并选取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语保存完整的村寨,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驻村调查,同时兼顾陇南其他白马人聚居地,对白马人使用的所有生活语言进行全面、真实、细致的调查和采录,从而保证资料的原汁原味。例如,从书中的附录可知,田野调查找的发音合作人均是地道的白马人,并把第一次采录到的白马语材料找各年龄段的当地人反复核对。该书注重学术性,用国际音标严式记音法对采录到的白马语进行准确、清晰、专业、规范的描述,还结合文字学、音韵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从风俗、文化史等方面深入发掘语言资料,以探究其蕴含深刻、个性鲜明的语言词汇。同时用电脑软件对采录到的有声语言进行文字标识、

归档处理,形成白马语有声语言资料库,从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这种语言化石,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二、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并反映文化特性。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濒危,那么以语言为载体的歌曲、舞蹈、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形式将岌岌可危,难以保全。因为白马人语言里保存了他们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白马人的民间故事、传说、唱词等都依靠语言来表达,因此对濒危的白马语进行抢救、保护、发掘和传承,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

《甘肃文县白马语》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它不仅将白马语通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形成有声语言资料库,而且书中所有词汇、语法例句和歌谣均配有二维码音频,通过手机扫码可在线访问学习白马语,实现原汁原味、“声”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三、一部珍贵的语言遗产

该书通过抢救性的调查、收集、整理来记录白马人的生产生活面貌,这对进一步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陇南白马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学术依据。学术界对白马人的族属问题十分关心,而要鉴别一个民族的族属问题,仅靠宗教和民俗是不可靠的,《甘肃文县白马语》虽没有研究、解决族属问题,但该书提供的资料有助于为科学识别、界定白马人的族属问题提供理论支撑。《甘肃文县白马语》对研究白马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民俗学家、语言学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可以从它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作为“中国濒危语言志”丛书之一,它的面世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将对保护传承白马语、维护民族语言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闻推荐

逆水而行的甘肃电信力量 甘肃各电信分公司驰援陇南抗洪抢险侧记

本报记者茹佳佳通讯员汤浩8月以来,陇南市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涉及文县、宕昌县、武都区、康县、成县、礼县、西和县、徽县...

文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