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支教奶奶”张明霞:“我愿做那棵国槐”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 2020-12-21 11:58 大字

国槐,枝干苍劲,叶密荫浓,在林木茂盛的宝鸡西部山区,它像清风野花一样常见。

然而,陈仓区香泉镇中心小学校园那棵一抱粗的国槐,却是63岁的“支教奶奶”张明霞从百里之外的老家移栽而来的。天暖的时候,她常常在这棵树下给学生补课,和学生谈心,“奶奶,您要一直留在咱们这里。”听到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张明霞总是笑眯眯地说:“等你们长大了,想奶奶了,就回学校来抱抱这棵槐树,就像奶奶在陪着你们!”

张明霞与孩子们在一起。

2013年,退休教师张明霞到香泉镇中心小学义务支教,如今,7个年头过去了,她就像这棵国槐,把根深深扎进土地,为山里的孩子送去一片爱的绿荫。

扎根泥土向上生长

张明霞是金台区蟠龙镇人,1975年,18岁的张明霞在甘肃省两当县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1990年,张明霞调回陈仓区任教,2012年退休。此时,张明霞的一双儿女已事业有成,就等着她退休,一家人在西安团圆。

可张明霞并不习惯在广场舞、菜市场度过余生,山区、校园、孩子仍然时刻牵动着她的心。2013年,得知西部山区急需教师帮扶,她找到区教体局申请名额。“你年龄大了,要支教还是在城区的小学吧。”区教体局的领导和她商量,“没关系,把城区的机会留给年轻教师!”在她的坚持下,临近花甲之年的张明霞来到香泉镇中心小学,又回到她熟悉的校园。

在这所寄宿制小学,张明霞被任命为副校长,主管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因为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还主动承担了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刚刚接手这个班的数学时,学生平均成绩37.7分,考个位数的学生有4个。第一节课上,张明霞温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孩子们,每一个人的出生地不能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大家认真听讲,我有信心把你们带出大山!”课堂上,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下课后,她把学习差的孩子叫到自己的宿舍,手把手教到深夜。就这样,期末考试时,这个班的数学平均成绩达到77.8分,名列全镇第一。得知成绩后,张明霞和学生又唱又跳,庆祝共同的胜利。

一年的帮扶期很快到了,离校那天,张明霞乘坐的班车刚过牛头山,学校老师打来电话:“十来个娃娃在校门口哇哇地哭,嘴里喊着‘校长奶奶’!”张明霞的眼泪刹那间流了下来。“赶紧告诉孩子们,我下学期还回来!”

新学期开学时,当看到校门口慈爱的“校长奶奶”时,学生们像欢快的小鸡一样,扑进了她的怀抱。

就是这份彼此的牵挂,让张明霞超期支教,直到现在。

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在张明霞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一位哲学家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愿做孩子们的那一棵树……”

张明霞对孩子们的爱是藏不住的。每天早上六点,她起床督促学生早读;课间操时,她站在队伍最前面,带着孩子们锻炼身体;午饭的时候,她坐在餐厅门口,挨个为孩子们擦嘴;等到晚上九点,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都睡了,她才捶着酸痛的腰上床休息。“这么小的娃吃、住、学习都在学校,这份心得操到!”张明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张明霞接手新的五年级时,“小胖墩”琳琳的数学只有6分,是班里的“捣蛋大王”。通过谈心张明霞了解到,琳琳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张明霞就对琳琳格外关心。每天晚自习后,她给琳琳“开小灶”,一遍不行两遍,一天不会两天,可琳琳总是听不进去。有的老师说,这孩子麻袋绣花底子太差!可张明霞不这样想。一天中午,琳琳玩闹时突然磕到了脑门,鲜血直流。张明霞得知消息后,连忙把“小胖墩”背到医院,缝针时,她抱着琳琳一起掉眼泪。从这天起,琳琳像变了个人,上课再也不捣乱了。升学时,琳琳考了上学以来的最高分:79.8分。拿着成绩单,琳琳一蹦三跳向“奶奶”报喜,张明霞则将一块巧克力塞进他的嘴里。

孩子们叫她奶奶,学校的年轻教师则亲切地叫她“大大”(西府称呼,即大妈),对这些年轻老师,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既从工作上帮助,又从生活上关心。27岁的周老师记得,去年3月的一个周末,学校安排进村扶贫,张明霞凌晨四点起床,蒸了三笼包子,熬了一锅稀饭,“等我们起床时,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大家吃得饱饱的,才一起出发去扶贫。”周老师说。

西安的家120平方米,宽敞明亮,可张明霞回到家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在香泉小学,张明霞吃、住都在15平方米的宿舍里,她却天天过得很快乐。她说:“每次返校,远远看见大山环抱的校园,我的心一下子就觉得踏实了!”

去年正月十六,张明霞一大早就带着三大包给孩子们买的衣服、零食赶回学校。没想到火车到宝鸡时下起了鹅毛大雪,她从汽车北站跑到西站,但去香泉的班车都停发了。不得已,张明霞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往学校,路上,司机打量着她说,看你的年龄和穿着也不像打工的,怎么这天气还背着大包小包跑?当得知是带给学生的礼物时,司机连连说,张老师,您太了不起了!回到学校时已是晚上七点,司机坚持不收车费就离开了。

这条辗转十八弯的山路,张明霞走了七年,她说,一棵树,只要能为人们遮风挡雨,那它就有价值!

胸怀蓝天情藏沃土

有人给张明霞算了一笔账:从教45年,她带过的学生已是“千军万马”,在张明霞看来,45年,她最喜欢的还是当“孩子王”。

张明霞常说,荒废一料庄稼明年还能再种,耽误一个孩子,往小了说是毁了孩子一生,往大了说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老师,一定要守住良心。我要让孩子们从山里走出去,即使不能个个考上大学,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从2012年开始,为了补上山区孩子的素质教育短板,她自费坐班车、走山路,在陈仓区、甘肃两当县等山区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孩子们,只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人生才会像天空的繁星一样,一闪一闪亮晶晶!”12月9日下午,张明霞为全校200多名师生作了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唱道德歌、诵道德经典,接受了一场文化的洗礼。

“这是我讲的第99场道德大讲堂。”两个多小时的讲授结束后,张明霞仍然沉浸在激动之中:孩子们就像一棵树,老师的职责就是浇灌、爱护,让小树苗长成有用之才。

香泉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宝堂告诉记者,支教七年,张明霞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没有提过一次个人要求。她经常说:“我有退休工资,只要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满足了。”

2015年,张明霞的老家面临搬迁,家门口一棵百年国槐要移走,西安某景区闻讯准备出资2万元买走。张明霞想了很久,掏钱把这棵树移到了校园。“我就是这棵树,等有一天我不能再教孩子们了,就让这棵树代替我,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张明霞深情地说。(宝鸡日报记者 郑晔)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动画 | 一代大儒张载:开关学 立“四为” 影响中国千年

新闻推荐

战火淬炼 记抗美援朝老兵李耀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亚明当记忆再次涌现,89岁的李耀清老人陡然挺直腰板。记忆没有磨灭,信念愈加坚定。9月,两当县,李耀清...

两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两当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