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小康路上菌飘香

陇南日报 2020-11-03 01:00 大字

时值深秋,两当县各乡镇食用菌种植棚内一朵朵鲜嫩的香菇从菌棒里探头而出,看到采了一茬又长大的香菇,工人们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一年的拼搏,再一次有了收获。

近年来,两当县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依托公司技术优势,采取建基地、带农户模式,逐步壮大发展,形成了覆盖全县12个乡镇、2个工作站的菌类产业集群。

香菇、木耳、白参菇等木腐菌,平菇、羊肚菌、双孢菇、草菇等草腐菌,猪苓、天麻、灵芝等药食用菌三个特色产业分布在两当的村村落落,直接带动全县贫困户800余户3700多人增收致富,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自力更生,小康生活有奔头

“家里很早就种植食用菌,那会儿栽植零散、面积小,而且因专业技术欠缺,没有形成气候,现在学到了种植技术,才算是种出了规模。”大庄村食用菌种植大户权珍霞说。

大庄村位于红崖河畔,气候温润,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有种植食用菌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两当县,具备这一优势的不仅是大庄村。县委、县政府为在全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着力解决群众缺食用菌种植技术的问题,于2012年引进黄波菌业公司,在大庄村建成菌业种植基地,吸纳当地群众到基地参加种植技术培训。

权珍霞就是第一批到黄波菌业公司学习种植技术的农户。学成后第二年,她就加入了村上香菇种植队伍。

至今,8年过去了,权珍霞家的“小香菇”已经做成了“大产业”,家里不仅盖起了新房子,还开上了小汽车,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去年的收入零零散散加起来有10万元左右,今年出菇不错,我打算扩大到5万株菌棒,多挣些钱。”对于今后的日子,权珍霞有自己的打算。

“每逢旺季,我都请村上的人帮忙摘香菇,每人每月给2100元基本工资,加上提成奖金,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权珍霞告诉记者,这两年村上有10户人家种了37万余袋香菇。没有种植香菇的农户,在黄波菌业园区务工,收入最好的计件工每月能拿到4000元的工资。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陇南市开展系列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本报讯(记者许成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按照省、市统一部署,9月3日上午,副市长、市公安局局...

两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两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