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陇南 绿色崛起

陇南日报 2021-03-16 01:00 大字

宕昌县鹿仁村(资料图)

本报记者靳淑敏

“绿色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直以来,287万陇南人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把建设美丽陇南作为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绿在生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发展智慧为建设美丽陇南提供了不竭动力。

美在延伸,路更畅、村更美、人更富,绿水青山释放经济价值,成为陇南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

梦在实现,城更靓、业更丰、陇更兴,陇南将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省两会期间,省长任振鹤在参加陇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陇南的发展定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拓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坚定不移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秀”出绿水青山新靓色,“秀”出乡村振兴新气象,“秀”出区域发展新空间,“秀”出民生幸福新品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陇南将坚持‘美丽陇南’目标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价值取向,持续深化拓展‘433’重点工作,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差异竞争,善谋敢为,坚定不移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把陇南建设成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陇上江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一)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秀”出绿水青山新靓色

陇南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甘肃春天开始最早的地方。阳春三月,这里早已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万树江边翠,满田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山水林田湖草人和谐共生,相融相依为一个共同体——绿色陇南。

随着天气的回暖,在两当兵变纪念馆、老南街等红色旅游景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红色福地、绿色田园”的两当,已经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亦如陇南,这座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的满城绿色,让这里生机勃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多年来,陇南从宏观战略层层推进,中观布局精准发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民行动建设美丽陇南,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统一服务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在2013年,陇南提出了“433”重点工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贯穿其中,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从“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到“自然休养”“生态补偿”;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治理区、生态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优化区的大格局谋划,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防长治、“两江一水”生态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拆危治乱”,全域建设美丽乡村……

陇南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走“瞎折腾”的弯路。

如今的陇南,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绿色发展指标等位居全省前列,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候鸟亦飞来栖息,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

实践一次次证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通过“十三五”时期的接续奋斗,陇南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陇南将擦亮绿色底板,彰显自然之美、放大文化之美、厚植红色之美,努力挖掘提炼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国家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市场化补偿办法,争创更多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实现生态陇南绿色崛起。(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陇南暴洪水毁公路首座桥梁建成

恢复重建后的化马桥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韩智琼)12月20日,记者从陇南公路局获悉,陇南暴洪灾害公路水毁修复...

宕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宕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