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唐代关隘凤林关
凤林关
唐朝初期,地处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开始崛起,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公元7世纪,青藏高原各部在其首领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削除内乱,统一各部,建立了吐蕃王朝,之后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将势力扩张到青海。公元663年,吐蕃王朝击败立国青海350年之久的吐谷浑王国,将疆域扩张到与唐王朝毗邻的河湟一带,并不断侵扰内地,双方时战时和,势均力敌。为了防御吐蕃王朝对唐境的进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唐王朝在今临夏境内设置了凤林关,为唐代设立的7座下关之一,“置有令一人,从九品下;津吏4人”,关令之职责“掌禁未游,伺奸匿”。《唐书》载“河州北有凤林关”,《续修导河县志》载“凤林关在县北60里寺沟峡南,遗迹尚存”。
凤林关位于今积石山县银川乡境内的黄河南岸,大致在今银川河汇入黄河处,历史上称“唵歌集”。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关口,因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刺史杨宽在此处设置凤林县治而得名,现关址被刘家峡水库淹没。
凤林关既是防御吐蕃进犯的雄关,同时也是唐王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唐王朝与吐蕃的恩怨友谊。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太宗将养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朝廷派江夏王李道宗护送,经凤林关过“天下第一桥”,南进拉萨。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拉开了唐蕃团结友好的序幕。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所养雍王李守礼女金城公主嫁吐蕃第四代赞普墀得祖敦,亦由凤林关过黄河西进。文成与金城两位公主与吐蕃赞普联姻,唐蕃和亲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和唐蕃古道的繁荣,唐蕃古道上出现了“岁月往复,信使相望”的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自贞观四年(630年)到842年,双方官方来往共191次,其中大唐官员入蕃66次,吐蕃官员使唐125次,均经凤林关。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派遣御史大夫、鸿胪卿崔琳率使团过凤林关报聘吐蕃,曾刻碑铭记于灵岩寺(即炳灵寺)。长庆三年(823年),唐穆宗命大理卿刘元鼎经凤林关到拉萨,与第八代吐蕃赞普可黎可足令约盟誓,立《汉藏和盟碑》。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王朝趁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边防主力东调中原平叛的有利时机,其将领尚野息、尚悉息东赞率吐蕃大军攻克凤林关,攻占河陇全境。吐蕃占领下的凤林关被改名为城桥关,此后凤林关因失去其关隘作用而逐渐衰落。吐蕃攻占凤林关六十年后,诗人张籍经过这一地区,看到昔日商旅繁忙的凤林关变得田地荒芜,一片萧条景象,情不自禁的在《凉州词》中写下了“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的诗句,描写了凤林关的荒凉,也谴责了边将辜负朝廷恩泽,不去收复失地凉州(泛指河陇地区)。与张籍怀着同样的心情的还有诗圣杜甫,他在《秦州杂诗》中也写下了“凤林戈未休,鱼海路常难。侯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的句子,说明了凤林关在唐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新闻推荐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4月22日,记者来到积石山县大峡口植树造林点。眼下,积石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山脚下,却是一望...
积石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积石山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