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醉大坪山

华西都市报 2020-11-17 04:41 大字

□ 彭忠良

寻秋而去的山路,在暖融融的阳光下逶迤地伸向大坪山深处。大坪山位于大邑雾中山前、鹤鸣山背部。与苍翠幽深、陡峭高峻的雾中山不同的是,大坪山浑圆的躯体凸向天空。雾中山常年隐身于浓云薄雾中,神秘莫测;大坪山则明朗澄澈,浑然与天地融合,在山头望下的山谷也是豁然开朗的。

秋来大坪山,层林尽染之。那排列整齐而绛红的是人工水杉林;杂木灌丛,绿意苍浓;大坪山之主的李子树,在这个季节已掉光满身鳞片而遒枝苍劲,以阳刚之力蕴蓄来春明丽的柔美。此时,山中华美之物,林中雄霸、夺人眼球的,是通体金黄的银杏。它们散落于山中各处林间,虽是阴天,依旧能将太阳的光彩和温暖贮藏。

在一处山林,几十株银杏呈现出亮丽的金黄,仿佛霞光一团,融在一片李子树林中。一阵山风,黄黄的落叶纷纷而下,那不是飘零,是优雅的黄衫仙子在凌空飞舞,摇曳多姿。而在地面上厚厚的、软软的黄叶,则静静地等你来踩踏,带给你无尽的绵柔。

林中低处间或丛生的巴茅草,伸出长长的穗,在山风中摇曳。村户旁的几棵秋柿,叶已落光,将一颗一颗火红的果实擎在枝头,等待农人在忙完所有的农活之余,兴之来时方才采摘。

寻秋,那苍黄沉甸的,其实是太阳的沉淀。

那一股秋醉呵,从山野直扑胸际,又溢满冲决,非喷不爽,汹涌激荡。在秋天的大坪山,你真能感到造物主的恩宠,苍天之好生。于是,相机成了我收获秋美的最好途径。“咔嚓!咔嚓!咔嚓!”

立于林间,太阳那金黄的质感通过银杏叶,在我们身处的山野间流淌、缭绕,温暖地将我们包围。

对门山、锯齿山在远处延伸,宛如游龙,清闲而又清爽。山风习习,黄叶摇摇。在随处苍黑的底色上,红、黄、绛、紫,杂陈其间,点染出一幅绚丽的图画,那是活生生的美妙巨大的油画,赏心,悦目,怡神。

上车,关门,坡道起步,我的骏马发出低沉的吼声,沿着上山的道路蜿蜒而去,带着我的身和我的心。比我的车更澎湃的是我的心,它驱动车飞越山岗。仲秋的美景,带着绚烂的色彩不断地退向后面。

猴子岩是我的另一个目的地,那是一坡缓缓而上的圆顶高地。当然坎坷不平,却极为天然,是大坪山的峰顶。

路旁一片罗汉松林让人震撼。十多株胸径三四十厘米的罗汉松,出现在这片山地,让人感到时间的悠远,余韵幽幽。那松的清雅,沁人心脾,清泠明澈。

走过山转角的一处柴房,柴房也是一绝奇景。青砖彻墙,篷草为顶,内置两层,尽放山野收获的枯枝和干草,让我想起柴禾烧饭的香味。

屋后是三五排金黄的银杏,树下草坪上铺着厚厚的软叶,因无人来寻,蓬蓬松松,干干爽爽。一条小土路蜿蜒而上,抬眼处皆美景。

再顺着一车多宽的水泥路向前,有一处树丛后的房舍极是美妙。那房舍呈一字排开,背对我们,屋前是众山皆小的层层峦嶂。此真是得天地之灵地,居风水之要穴。拥翠坐绿,好不得天之垂爱。问及住家农户,可有水?答有水,乃岩上山泉,用水管接来饮用,甘甜清泠。

住户为年纪不到四旬的兄弟俩。读小学的小姑娘刚放学,小叔开车去山下镇上接了回来。她沿着花圃边自家修的洁净小道,熟练而灵活地蹦回去了,消失在花丛后。

带着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冲动,我等不及主人相邀,径直去他们的房屋访去。独居高处,前望空旷,群山皆小,辽远壮阔。那些绵绵的群山,层层叠叠,苍黛生动。房舍四周的坡上是经年的李子树林,虽脱尽木叶,却遒枝苍劲,盘旋扭曲,显现出整树整树的婆娑,退去了繁叶硕果后的老骨。在这寂静的山野,清泠的冷气中昂首而立,仿佛倔强而自豪地宣言来年的不凡。

我贪婪地呼吸着那清泠的空气,它是天赐的、生于斯的洁净之气,天地之灵,莹润之养。浴乎其间,留连忘返。

深感上苍垂怜,令我居侧美至斯。一路山景,一路秋色,满腔秋醉。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

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 张学东

川南古镇罗场,是我国现代戏剧奠基人阳翰笙的故里。与阳翰笙故居一桥之隔,在清澈秀丽的宋江河岸上,绵延着一公里长的茂密青葱的翠竹,当地人称这一段景致幽丽的河段为“翡翠走廊”。立于入口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广河流域崖墓群”石碑,则把游人好奇的目光,更多地吸引到河岸上那一座座青石峭壁上雕刻的琳琅满目、原始质朴的僰人岩画。

僰人,是近500年前消亡的一个古老民族。在大西南浩瀚起伏的山岭草莽中,蜿蜒着一条以一个古老民族命名的古道:僰道。僰道是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僰人采用积薪烧岩法修建,从僰道县(今四川宜宾),至千倾池(今云南昭通地区)的由川入滇通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大将常頞在僰道的基础上,修路至建宁(今云南曲靖),路宽五尺,故称五尺道。

修建僰道的僰人,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个在山林荆棘中劳作的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富于开拓。僰人立国很早,早在春秋、秦、汉时,僰人就活跃在川南一带。殷商时,僰人因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将领被封为僰侯,建僰侯国。这些地方山高林密、谷深滩险,僰人以其矫健强劲的身姿,生活得逍遥自在。

让人遗憾的是,这个彪悍强健的民族,在明万历元年(1573年),遭到数十万大军围剿,史称“叙南平蛮”。随后,拥有2500年历史的僰人消失在莽莽群山间。

漫步蜿蜒崎岖的“翡翠走廊”,竹径通幽,峭壁凌然,崖壁上方不时出现洞口森然的僰人岩墓。不知是僰人对死者葬仪之地的神秘膜拜,还是对升入天国的亲人仍寄予安享人间烟火生活的美好愿望,岩墓下方残存着一幅幅古朴沧桑、栩栩如生的岩画,生动地展示了僰人生产生活的场景,让今人得以探寻僰人遗留的生命密码和生存信息。

移步换景,几步内,便能在石壁上观览到一幅幅充满原始情趣的雕刻壁画:有手持长叉和盾牌比武的场面,有攻打和防守的战争场面,有正在叉鱼和追杀猎物的渔猎场面,有正在舂米的生活场景,有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舞蹈场面等。此外,还有大量猪、牛、羊等牲畜和吉祥物龙的雕刻壁画,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在一处名为“唤珠岩”里侧的石壁上,由于洞口深陷,少风雨侵蚀,所以大部分壁画保存得更加完整、清晰可见,场面显得更加恢弘。其中一幅追猎的图画,奔跑逃窜的野兔鹿子达10多只,后面有多个猎人追杀。鹿子、野兔逃窜时的惊恐状,紧跟后面的两个猎人追撵时的兴奋状,不远处两个猎人肩扛猎物的高兴状,通过了然可见的雕刻技艺,逼真地传达了出来,让人惊叹不已。

罗场“翡翠走廊”的僰人雕刻岩画,无疑是僰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艺术宝库,妥善加以保护和开发,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文旅景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消亡民族留给世人的最后声音,珍爱它就像后人对我们的珍爱。

□ 侯光 吴堃

时隔38年,我们又走进汶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谷,这里是我们萌发创作童话《熊猫王国》(三部)的地方。如今故地重游,我们的心情自然特别激动。

眼前的山川景物,依然是那样熟悉、亲切,但又感觉有些陌生。现在,到卧龙谷交通便捷,那个记忆中的皮条河河水更清澈了,山川更翠绿了。昔日破旧闭塞的穷山沟,今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熊猫生存繁衍的乐园。

1982年初夏,我们与四川电视台《阿坝漫行》专题片摄制组,第一次走进卧龙谷。当时,大熊猫基地设在英雄沟的山坡上,设施十分简陋。开始时关养了一只大熊猫,后来增加到三只。

摄制组到英雄沟拍摄了熊猫,到五一棚拍摄了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环境。那年冬天,《阿坝漫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来又在西欧国家播放,九寨沟、黄龙寺和卧龙谷,引起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到汶川卧龙谷去看大熊猫”,成为当时游人的一种向往。

如今,到卧龙谷看大熊猫的游人少了,卧龙谷显得有些寂静。我们站在皮条河的桥头,西望邛崃山脉主峰四姑娘山方向,重峦叠嶂,青山延绵。在那些山峰上,蓝天如洗,阳光明媚。高远的蓝天上,几片白云飘浮。耀眼的阳光,给那片白云镶上一道金边。俯看皮条河,从四姑娘山南侧巴朗山麓蜿蜒而来,不舍昼夜地南流,奔向岷江。

顿时,我们醒悟卧龙谷名字的由来了。眼前的皮条河,像一条蜿蜒于山谷间的青龙,奔流不息。当它流经卧龙谷时,突然停歇了一下,和缓地绕过卧龙谷盆地边缘,又不舍地离去。

其实,卧龙谷谷地很小,但十分平坦,绿树成荫。平坝上,除卧龙自然保护区机关房舍外,还居住着从山坡上搬迁下山来的农户。他们居住在一幢幢小洋楼里,不再去打扰大熊猫的生活,经营着农家乐旅游。

整个平坝上的房舍、道路、绿地,规划有序,卧龙谷好似一座小花园。居于盆地中央的卧龙大熊猫陈列馆,陈列着大熊猫、川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标本。盆地四周,青山环抱。在密密匝匝的森林里,有的地方藤蔓缠绕,密不透风;有的地方,一片巨树肃立,形成一道巨型屏障;有的灌木丛中,几株高大的乔木凌空而出,鹤立鸡群。

在那些密林里,不时出现一片片箭竹林。它们把那些针叶树、落叶树挤向边缘,而地上还在不断地冒出一株株尖尖的竹笋。正是这些生长旺盛的箭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丰盛的食物资源。

当地老乡说,高原气候,说变就变。当天,我们刚好遇到了这样的气候。下午时分,从雪山背后慢慢升起一片乌云。不一会儿,皮条河谷里吹起一阵山风,让我们感到几分凉意。那片乌云,从远处逐渐飘移到我们的头顶上,遮住了太阳光。

突然,从那片乌云间闪出几束电光,一阵低沉的轰轰雷声从远处传过来。顷刻之间,豆大的雨点飘洒而下。但是,不到一刻时间,乌云又消散了。太阳重新从云雾中钻出来,又把耀眼的光芒洒遍山林。

山顶上,笼罩着一片云雾。它们在缓缓地升腾,不久飘散而去。半山腰上停留的那几缕云雾,几分钟后也消失了。蓝天依然高远,青山依然翠绿。卧龙谷里,空气透明清新,一尘不染,不时飘来森林特有的沁香味儿。

1980年代中期,卧龙大熊猫基地从英雄沟搬迁到了卧龙谷皮条河畔。不料,汶川地震将基地震毁了。圈养在这里的大部分大熊猫,被转移到雅安碧峰峡和成都等地。此后,卧龙大熊猫基地移址到耿达幸福沟神木坪。

我们来到耿达幸福沟神木坪。这里距卧龙谷22公里。只见山间一片地势开阔的坡地上,建起了一座巨大的中华大熊猫苑。四周森林密布,环境优美。在平缓的山坡上,数十个整洁干净的大熊猫圈舍星罗棋布。

这里圈养着我国数量最多的大熊猫,同时也开展大熊猫繁殖和野化训练。这里也是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基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大小大熊猫,更能看到那些大熊猫的各种萌态。

我们创作的童话《熊猫王国》(三部)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刊行。在这部童话中,第一部《熊猫王国·地震历险记》,正是以卧龙谷为原型创作的。从卧龙谷回来,我们的思绪还久久地留在那里的山川景物中。

新闻推荐

如何防止“小水大灾”

千河之省如何防止“小水大灾”7月23日以来,涪江流域迎来一轮强降雨过程,导致涪江上游的众多中小河流水位持续上涨,给涪...

广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