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朵”更灿烂 临夏市教育事业发展观察

甘肃经济日报 2021-02-04 02:03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薛巍敏

“现在咱们这里‘大班额’‘择校热’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城乡之间、校级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我相信以后会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临夏市民,马丽莉说出了家里孩子上学后自己的真切体会。

近年来,针对小学“择校热”现象,临夏市主动寻出路,破解适龄儿童上学问题,同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教育优先”已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花儿临夏的“花朵”也变得越来越灿烂。

一所小学的诞生

“我们这所小学就建立在临夏市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原本这里的医院搬迁后,临夏市委市政府首先考虑到老城区适龄儿童较多、学位紧张的困难,克服种种阻力,把这里建成一所小学。”见面伊始,红园路小学副校长黄良萍就告诉记者,这所小学成立的“不容易”:“这么好的地段,很多开发商都想做成房地产。”

然而最终临夏州委州政府还是决定把它无偿拨给临夏市作为学校建设用地,以缓解市区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

2019年8月,总投资7958万元、占地面积21.7亩的红园路小学落成,作为临夏市新华小学教育集团的分校,建校一年多来,学校已设四个年级,共28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430名。

记者在学校看到,即便用地紧张,但除了崭新的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环形塑胶跑道一应俱全,学生活动面积充足。

“我们坚持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全面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员社团课程。充分利用艺术楼功能教室和操场的有利资源,开展了古筝、舞蹈、朗读者、跆拳道等共二十二个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做到全员参与。”黄良萍表示,学校通过培养学生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对一所新建的学校更是至关重要。红园路小学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胜任教学工作。

“我们不断拓展与甘肃名校省实验小学、全国名校江苏南通通师一附、厦门市天心岛小学的交流合作,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派出教师进行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专题培训。”黄良萍介绍,通过与名校结对,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成长。

与此同时,虽然是一所新成立的小学,但这里也没忘了帮扶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的传统,“我们与东乡县延岭乡新星小学达成帮扶协议,目前已派出96人次的教师队伍进行支教,让双方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黄良萍说。

均衡发展 学有所依

红园路小学的面貌正是如今临夏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缩影。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夏市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153所,其中幼儿园91所,小学48所,学前在园幼儿19272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4309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27%。

临夏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振兴介绍,目前临夏市已投资11.27亿元,组织实施18个教育项目,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消除全市无独立高中空白,已建成项目中新增学位4320个,为有效解决大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同时,临夏市严格落实“双线四级八包八到位”“学长制”和“保学制”,摸清残疾少年儿童底数,落实救助各项政策,确保无失学辍学学生。

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上,临夏市通过招录农村特岗教师、引进研究生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安置甘肃教师教育联盟“援教顶岗”实习学生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加强城乡间、强弱校间教师调整、轮岗交流与支教活动,名师资源流动已成常态,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此外,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交流的‘东风’,我市21所学校与厦门市思明区17所小学幼儿园签订协议结对帮扶,先后有55名思明区教师来我市支教,选派149名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赴思明区跟岗学习交流。”李振兴说。

全面进步未来可期

教育强则临夏强,教育兴则临夏兴。如今的临夏市举全社会之力,已经让教育事业取得了阶段性发展,对教育发展的未来更是踌躇满志。

“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差距问题。”李振兴说。(转2版)

新闻推荐

达州钢铁新春福利筑起“幸福墙”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彦达通讯员陈思衡毛会)“太开心了!今天领到了4斤羊肉、一袋腐竹和两袋马铃薯粉条,今晚回家给...

东乡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乡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