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梁的传说

达州晚报 2020-09-29 12:47 大字

老市委党校前的炮台梁

□社区记者 郑景瑞

达城二马路电力公司以东,洲河花园以西,滨河游园以北,原达州市委党校办公楼以南的地方,叫做炮台梁。这个炮台梁,与白莲教有些关系。

清朝嘉庆年间,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等地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事、川楚教乱),以打击清军,反抗清朝政府。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枝江白莲教首领张正谟等人率众最先起义。在湖北白莲教起义的影响下,四川各地白莲教教徒也纷纷响应。当年9月,达州白莲教教首徐天德在亭子铺祭旗起义,紧接着,东乡(今宣汉)县白莲教教首王三槐、冷天禄也在桃花乡揭竿起义,人数一度达2万多人。为了反抗清朝政府,徐天德与王三槐合作,组织4000多人,于嘉庆二年4月15日进攻罗江口(今通川区罗江镇),随后又攻破东乡县。迁移后的东乡县衙门所在地大成寨再次被攻破。

据传,徐天德在取得这次战役胜利后便回到了亭子铺。在老家,他仔细分析了形势,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东乡只不过是达州的一个属县而已,虽然攻破了东乡县衙门,但州衙所在地达城仍被知州刘佳琦所控制。这让他寝食难安。为了尽快攻破达城,他与三弟徐天寿、四弟徐天培、舅舅王学礼、大弟子王登延等人商议。有人提出,继续与王三槐、冷天禄合作,调集上万白莲教教民,围攻达州城,截断城内官府粮草,这样就会不攻自破;也有人提出,小队攻城,探听虚实,里应外合,出其不备。徐天德觉得大队人马出动,除自身粮草难以解决外,还会暴露行踪,打草惊蛇,因此采纳了小队作战的建议,指派人称“三王爷”的三弟徐天寿亲自率队。

当天夜晚,徐天寿率30名精干勇士,带着铁铳、鸟枪、大刀等武器,摸黑翻雷音铺,过七里沟,穿三里坪,走麻地园,到州河上渡口(后仙鹤寺,今仙居楼处),租船顺利过河到了滩头河坝。之后悄悄来到南门河坝,准备趁第二天一大早开南门时冲进城,一举夺下州衙。

东乡县被攻破后,知州刘佳琦深感事态严重,达城危在旦夕,于是安排重兵日夜把守,坚闭城门,以防义军偷袭。这天夜里,正在城楼上巡逻的兵士发现城外人影晃动,便大声问道:“深更半夜,谁在城外?”不见回答,举枪打来。这一枪对准的恰好是徐天寿。徐天寿反应灵敏,迅速躲开,毫发无损。徐天寿见事已至此,命令义军立即还击。霎时间,南门口铁铳鸟枪齐鸣,呐喊之声震天。

由于城内守军占据有利地形,人多势众,南门久攻不破。徐天寿觉得到了天亮,对义军很不利,不但破不了城,而且义军有可能,葬身于此。于是调虎离山,攻西门,但西门也有重兵把守,再转东门,同样遭遇。夜攻达城没能如愿,徐天寿只好带着义军,在天亮之前仍从滩头河坝上渡口渡河返回亭子铺。

滩头河坝上游北边有座无名的山梁,前面是条通往东乡县的官道,右下是座名叫滩头桥的小石桥,右前是南外进城的重要渡口上渡口,左上不远的地方则是明月江与州河汇合处的小河嘴渡口。这座山梁居高临下,既可防止南外、磐石方向的白莲教渡河进出达城,也可控制达州与东乡县白莲教的往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于是,清政府在山梁上的平地上安放了一尊大炮。

当时,清朝政府由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之前只在达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上各安放一门大炮。没有多余的大炮,就近将东门那门大炮移到山梁上。为显示大清朝的威力,知州刘佳琦邀请名流、绅耆在安放那天到场观看。大炮安放好后,朝着上渡口、小河嘴渡口放炮。一炮打出,火光四射、地动山摇,震慑力不小。白莲教知道大炮的厉害,都不从小河嘴渡口和上渡口过河。从此以后,这里有了炮台梁的地名。

过了很多年,达州升为绥定府,并设了附廓达县。有一次,几个土匪带着武器,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从达城珠市街抢劫来的珠宝、银两,用马驮着,大摇大摆朝东乡县走去。当他们到达炮台梁时,忽然听到“轰隆”一声炮响,坐在马上的匪首顿时魂飞魄散,跌落马下,其余的喽啰也吓得屁滚尿流,匪徒们丢下珠宝逃之夭夭了。

新闻推荐

风味东乡 健康“食”尚

东乡族自治县,以东乡族发祥地和丝绸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闻名,是我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近年来,东乡...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