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背后的移风易俗

四川日报 2020-08-14 06:37 大字

笨办法+巧主意

□本报记者张庭铭丁宁

“你看,这个线头应该这样处理……”8月12日下午4点,当记者来到凉山州昭觉县城北乡昭美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时候,50岁的彝族居民吉觉伍呷正和4位邻居坐在凳子上一起缝制查尔瓦。

自2个多月前从30多公里外的且莫乡高山上搬下来,只要天气放晴,吉觉伍呷下午都会带着小板凳到社区门口和邻居们聊天。“这些板凳都是我们自己买的,住进了新居再坐地上不好意思。”吉觉伍呷搓着羊毛细线对记者说。

昭觉县是凉山州尚未脱贫的7个县之一。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奔康,从今年5月10日开始,当地陆续动员住在山上的1.8万贫困户搬进位于县城周边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其中,就包括吉觉伍呷一家人。

搬进新家,让在山上生活了50年的吉觉伍呷高兴不已。但是,没过多久,她和邻居们发现有些不习惯。为啥?昭美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提醒大家一些老习惯要改,“比如坐地上。”

“从坐地上到坐板凳,别看事情小,背后其实是群众搬进新居后的移风易俗问题。”昭美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白旭说。

从今年5月起,36岁的白旭被抽调到昭美社区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负责安置和治理工作。在他看来,随着大家从山上搬进县城新家,基本的硬件设施都差不多达标了,但是一些行为习惯还不好,“目前,移风易俗已成为临时党支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工作如何推进?群众不理解咋办?“只好用笨办法+巧主意了。”白旭告诉记者,笨办法就是社区组织县上的帮扶干部和社区15名干部进入居民家中普及示范相关行为习惯。按照规定,在共有36栋楼的社区中,每名干部必须包2栋进行入户示范。

巧主意又是什么?“那就是制定村规民约。”白旭说,临时党支部成员和村民一道已通过了20条居民公约,明确了需要禁止的行为等,详细规定了做得好的有什么奖励。“另外,我们还从每栋楼的居民中选出楼长进行自治监督。”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上心。”白旭回忆道,6月初,有居民坐在地上被楼长发现。得知情况后,白旭到现场提醒。这样一来二去,坐地上的人少了,坐板凳的人多了。

“其实,提醒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白旭的计划中,提醒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将贴出红黑榜,定期对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进行公示并对做得好的进行奖励,“等你下次来的时候,我们社区的面貌肯定会比现在更好。”

新闻推荐

涪城多举措锻造援彝扶贫“铁军”

涪城援彝医疗队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健康普查□杨海燕魏赵津文/图自对口帮扶凉山州昭觉县以来,涪城区结合昭觉县脱贫攻坚实际,...

昭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昭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