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个新娘(下) 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脱贫攻坚记

华西都市报 2020-04-30 02:51 大字

——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脱贫攻坚记 扶贫者为新嫁入阿吼村的新婚夫妻补拍婚纱照。付永鹏 摄影

□文/龙志明

阿吼村的热浪接二连三。

根据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考察后的意见,党支部郑重决定,开始产业园建设,先试种百合和羌活。

试种工作顺利推进,而合作社的建设却遇到了困难。

在阿吼村的脱贫攻坚中,合作社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帮扶单位退出后能够防止返贫的风险。

原来估计不会成为问题的事情成了最大的问题,在阿吼村合作社动员大会上,73户贫困户近半数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我们阿吼村祖祖辈辈都是‘土豆填肚皮,养鸡换盐巴。’”贫困户曲木阿各莫跳起脚反对。“大家说说,谁家种过百合、羌活?要是没有种出来,谁赔?况且加入合作社还要交200元钱。”

1加入合作社

虽然没有人山人海,但有红旗在风中猎猎。

在离阿吼村背面的山坡上,劳动的歌声此起彼伏。这是海拔3000多米的乱石荒地,不但地无三尺平,而且还很陡峭。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王小兵却很满意。因为农业大学的教授说了,这样的海拔高度和土质,可以种百合、羌活、雪桃。在他眼里,这里简直就是出产钞票的地方。现在虽然只有200亩,如果以后规模扩大,还可以流转些村民的土地。

参加合作社劳动的基本上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在这里劳动,每天可以挣100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王小兵想找那几个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聊一聊,特别是那个曲木阿各莫。

昨天晚上,王小兵和母亲聊了很久。

王小兵73岁的母亲患过肾衰竭,现在又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坚持服药还得卧床休养。而他一双儿女大的六岁,小的还不到两岁,老婆在喜德县一个乡村学校当老师,根本没有办法照顾母亲和家庭。所以只要有时间回家,王小兵就要陪母亲聊聊天,给母亲捏捏腿。

看到儿子心事重重,母亲问:“又遇到困难啦?”

“也不是啥大问题,就是在成立合作社的时候阻力有点大。”王小兵把情况简单给母亲说了说。

“你说的那个曲木阿各莫还是我们家远房亲戚呢。”母亲思忖,“你可以通过这层关系和她慢慢沟通。”

王小兵鼓起勇气,第七次上门去找曲木阿各莫。进门后,曲木阿各莫并没有招呼王小兵到火塘边就座。王小兵丝毫不在意,直接和曲木阿各莫开始“理亲”。

一番梳理下来,曲木阿各莫得叫王小兵“阿普”(即爷爷)。曲木阿各莫连忙把王小兵请到火塘上首上座,连声叫“阿普,阿普。”

王小兵不客气地就座,然后介绍了合作社的情况,取得的效益。“曲木阿各莫,你是个聪明人啊。”王小兵不急不躁慢慢开导,“我们的合作社虽然说是我们阿吼村的集体经济,但是里面也有帮扶单位的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支持,我们阿吼村所有贫困户所交的200元加上也才一万多点,之所以要交这钱,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个合作社是贫困户自己的,以后会让非贫困户也加入,要让大家就像这把筷子一样,抱成团,都脱贫。”

“阿普”,曲木阿各莫有些理解,“是不是不加入合作社,就没有分红的资格?是不是加入了之后,合作社的务工就会安排我了?”

“对,你加入合作社,就和其他已经加入了的贫困户一样有权利享受分红和务工。”

2 果果结婚了

“噼啪噼啪……”远处有鞭炮声传来。王小兵知道,这是果果结婚了。

他在城里的时候特别讨厌鞭炮声,污染环境。但现在却很喜欢:大一点的鞭炮燃放时,声音很像锣鼓的鼓点,沉闷而悠长;小点的鞭炮燃放时,急促而清脆。在山窝里的阿吼村,连鞭炮声都那么情绪平实穿透力强,直抒胸臆。

婚礼场面壮观。桌子坐得满满当当,每桌上当仁不让地放着大碗的坨坨肉,放眼望去,一碗碗坨坨肉“浩浩荡荡”。一对新人身着彝族婚礼装,手牵手走过来。王小兵笑着说:“你们俩一路走来不容易,也开创了这么多年来阿吼村村花留在本土的先例,以后会有更多的本地姑娘留下来,更多的姑娘嫁进来,所以我要祝福你们,更要感谢你们。”

果果向王小兵深深鞠躬,转身对阿来伍合说,“我们能在一起真的很不容易。为了说服我家父母同意退婚,好多扶贫干部都到我们家来劝说。”说着眼泪就要掉下来。

“可别,果果。”王小兵连忙摆手,“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以回味,不能掉泪。”

“我是不再出去了。”果果摇着阿来伍合的手臂。“以后你就到浙江去打工,我就在家里做些扶贫的事。”

分别试种成功的羌活,搬家到产业园后居然不作为,不要说果实,就连叶子也萎靡不振。“哇…”果果捧着羌活根哭了起来。

在一旁劳动的贫困户围了过来,曲木阿各莫指着杨永生说,“当时我不加入合作社,你们说合作社要种植这,种植那,要分多少多少钱。现在好了吧,反正到时候我的钱要退给我。”

跟着她的两个年轻人也起哄,“退,退群,退群。”杨永生抱着头想哭,自己没日没夜为阿吼村付出,从2016年初到现在人瘦得像柴棍样,我比任何人都想在这片土地上长出金子来啊。

“别管他们的!”果果不哭了,过来坐在杨永生对面,她恨恨地说“到时候一定要让那些想退群的人后悔。”

2017年8月8日,杨永生按照农业大学教授的介绍,几经辗转,来到了阿坝州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这里是川贝母种植基地。教授说川贝每亩成本要10万元多,收成好的话,可以卖到30万元。杨永生仿佛看到了红彤彤的钞票在自己面前晃。在九寨沟余震中,杨永生将贝母球运回到阿吼村。

站在产业园指挥贫困户种植贝母的时候,杨永生的头还在摇晃。在种植下贝母的时候,也种下了杨永生沉甸甸的希望。

3火盆当火塘

贝母花开的季节,堆在阿吼村贫困户脸上的笑容厚了起来,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

这不,阿吼村再次发放猪苗、鸡苗的时候,贫困户们走路腰杆都是直的,脸上自信满满。

果果负责回收鸡,还帮助发放鸡苗和猪苗。成活率达到100%的贫困户获得近2000元的收入,还全部身戴大红花站在台上,从州上和县上来的领导笑容满面地把奖金双手递给他们。

吉觉阿牛木从领奖台上下来时,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多年来,她一直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今天在领奖台上,给她发奖的领导问她有啥困难时她没犹豫就摇摇头,说,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自己和孩子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修建了一年的阿吼村集中安置房竣工了。贫困户每户一栋,73栋精致的小楼房,在阿吼村党支部后面形成一个扇形,就如一幅山水画挂在那里,浓淡相依、相宜。背后是一个面积不小的文化广场,体育设施高低错落摆放着广场的外侧。

王小兵觉得,幸福有时候很简单。

贫困户高高兴兴迁新居,文化广场和体育设施一时间使用率极高,党支部活动室外的篮球场也常常人满为患。

可没过几天,就有党员来给王小兵诉苦,自己“承包”的贫困户不想在新房子里住,坚决要求搬回老房子。

王小兵很纳闷,多好的新房子啊,不喜欢?还要搬回老房子,况且这老房子是要拆的。王小兵详细询问了想搬回去住的几家贫困户,他们大多年龄比较大,说起理由也是吞吞吐吐。最主要的是新房子没有火塘,没法关牛羊。

阿尔说尔说,从生到死,彝族就与火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取暖是火塘,再寒冷的季节,回家往火塘边一坐,伸手在火塘一烤,再从沸腾的锅里舀出一碗土豆汤,马上暖意十足;礼仪靠火塘,在火塘的上首一定是家里的年长者,长者的左手就是客人中的尊者。家族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都要在火塘边召开。阿尔说尔说,火塘就是彝族人的根和魂。所以搬到新房子的老人们还不适应,没地儿找到被人尊重的感觉,有人整天像丢了魂。

可是我们不能在漂亮的新房子里给他挖个坑啊。王小兵头疼了,走路都在念念有词。那就给他们配个大盆子吧,王小兵一拍大腿。

需要的贫困户每家发个火盆,放在客厅,这样就可以把火盆当火塘,这个“火塘”可以承载原来火塘的全部内容。然后,在集中安置点旁边修集中圈养房,让阿吼村的牛羊也住上了好房子。

4 18对新人

阿吼村党支部“扶贫攻坚挂图作战”室挤得满满当当。

阿吼村要求入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现在召开支部大会,党支部活动室快坐不下了。

王小兵说,党支部在现阶段的三大任务在稳步推进,现在重点抓好产品销售,同时要抓文明程度的提升。

很快,《喜德县阿吼村文明新风积分制管理办法》没有任何争议地通过并出台。办法对村民卫生习惯、自律习惯、守法新风、教育新风、勤俭新风、和谐新风等方面表现进行分值量化。

积分由月度积分和年度加分组成。村党支部建立台账,实行“月公示、季评比、年总结”。有规范就有行动,阿吼村的文明新风从坚持洗脸洗手洗澡、不随地扔垃圾开始。果果还指导贫困户折叠被子、摆放花草等。为了保持阿吼村的整体清洁,合作社还出钱请了清洁人员。

回锅肉的香味常常浓郁地飘荡在阿吼村上空,这是王小兵对坨坨肉的改良,现在村里大事好事都是回锅肉当家。

一点一滴,阿吼村在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在于阿吼村人从心底散发出的对自己能脱贫的自信以及因此而来的心情舒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王小兵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他觉得习主席就站在他面前,亲切地和他拉家常。

习主席啊,您说了,农村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要如期完成,还得咬定目标使劲干。我的扶贫已经超期服役,可我还要继续干、使劲干!

我,您扶贫战线的小兵发誓!

王小兵没有食言,元旦节就出现在阿吼村。

过了几天,阿吼村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当时交纳了200元的贫困户,每家分得现金1450元,后来交纳了300元的非贫困户分得现金800元。所有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分得500斤优质的土豆等物资。

2018年,阿吼村人均收入7180元。

这天,是王小兵最开心的日子。

喜德县的影楼摄影师主动免费来给阿吼村这两年结婚的新人拍婚纱照。拍照前,王小兵站在百合花丛中,叉着腰,严肃地说:“今天,我宣布:阿吼村不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还把‘光棍村’的帽子扔到山脚下了,并且永远不再捡回来。”

“来,我们报数,看18对来齐没有。”摄影师招呼大家。

“1、2、3……”

“18!”果果向空中挥出拳头,十分响亮地报数。

“明天,你好!”18对新人朝着天空呐喊。

18对年轻的身影定格在百合花盛开的阿吼村,彩虹在他们头上款款而过。

新闻推荐

喜德公安为重点单位安全监管保驾护航

喜德县公安局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全县治安实际和重点单位监管特点,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采取多项有力...

喜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喜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