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人间慢火车 等着大山深处的群众,一同出发

四川日报 2021-04-27 06:12 大字

(上接01版)在列车尾部加挂“大棚车厢”,专门用来运送活牲畜、活家禽,实现人畜分离。

“每逢彝历新年和火把节,车厢里羊啊猪啊,挤都挤不下,好热闹!”负责看管“大棚车厢”的行李员罗丽介绍,车厢里专门开了好几个通风天窗,还贴心加装牲畜拴挂栏杆。工作人员会定时清理、消毒,保持车厢的卫生和整洁。

车厢里也可以互相“做生意”

随着列车不断到站停靠,车厢里的乘客渐渐多起来。

“171、172、173!”列车从普雄站开出1个多小时,的莫果果木已从其他老乡处收购173把香椿。的莫阿妈今年70岁出头,在慢火车上已做10多年小生意。她每天从普雄站上车收购时令蔬菜水果,然后带到西昌市场出售,“一把香椿收购价1.5元,卖出价2.5元,赚个差价。”的莫阿妈说,靠着这份营生,她一月能有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一大早,36岁的阿都莫阿牛摘了一竹筐樱桃上了慢火车,并在车上向乘客兜售。慢火车刚走5站,樱桃就卖完了。对阿都莫阿牛来说,慢火车载满幸福的回忆。

2004年,19岁的阿都莫阿牛乘慢火车从娘家出嫁。“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紧张得不得了。”阿都莫阿牛笑着回忆,“当时一位女乘务员见我盖着盖头,还拉着我的手给我唱了一首歌,祝我新婚快乐。”如今,阿都莫阿牛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

慢火车上,时间好像过得很快。几小时内,老乡们互相买卖水果蔬菜,交换所需;年长的阿妈拿出针线,给孩子们缝制鞋垫、头巾;年轻人聊着外面的世界,互相帮忙给家中亲人带些生活用品……

在大山中穿行的慢火车,成了沿线群众“移动的家”。

慢火车见证沿线发展变化

正赶上周五,从德昌站和冕宁站上来不少学生。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或翻开书本认真阅读,或聊天掰手腕。

17岁的罗艳,家住凉山州冕宁县,去年考上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每周都要坐慢火车回家。“坐慢火车安全平稳,车票只需7.5元。”罗艳说,列车员很亲切,每次见面都要询问学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生活困难等。

为保障孩子们乘车安全,列车员加强管理,提醒活泼好动的孩子注意安全,防止磕碰受伤;列车到站前,反复大声报站,叮嘱孩子们互相提醒,提前到门边排好队。

从列车员到列车长,刘伟在慢火车上一干就是28年。刘伟说,这些年,彝族老乡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这列火车也成为凉山孩子们的“校车”——沿途各个乡镇的孩子们,坐慢火车往返学校,列车见证一批又一批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走出大山。

“慢火车也见证沿线发展变化。”刘伟介绍,过去大山里的乘客赶车困难,住在高山上的群众到车站要走五六个小时,沿线色彩也单调枯燥。这几年,沿途景色多起来,有灰色的盘山公路、红顶白墙的新房,还有美丽的学校。同时,为方便沿线群众赶火车,一条条通站公路修建起来,特别是在列车不能完全停进站台的瓦祖站,一条2公里长的通站公路,连接起乡道和小站进出站口。“赶车的老乡,现在能开三轮车把行李拉到进站口。学生下了车,也能安全回家。”瓦祖站站长魏刚说。

凉山州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实施德昌、冕宁、喜德、越西、甘洛5县慢火车通站公路33个项目,按总投资100%标准实现全覆盖支持,将为慢火车沿线约13万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

在高铁、动车日行千里的今天,慢火车不慌不忙,承载着沿线乡亲们的希望,从乡村驶向城市,从过去驶向现代化,从贫穷驶向富裕,温柔地展示着“中国温度”。

新闻推荐

5万余株蓝花楹盛开 成西昌城市风景新“顶流” 在当地落地生根27年,蓝花楹已从普通行道树升格为市树

在当地落地生根27年,蓝花楹已从普通行道树升格为市树蓝花楹将西昌变成了花海。苍穹蓝幕升紫龙,春花归去夏花迎。眼下正...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