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将请缨 姜来凉山满眼春
▲ 邹 才 巨(左一)田间指导生 姜 种 植 。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邹 才 巨(右)指导种植户进行果树管理。陈涛 摄
□杨尚威 本报记者 罗敏
“今年受疫情影响,生姜种植管护不及时,后续出现不少问题,我放心不下!”5月19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农业专家邹才巨再次踏上去普格县的路。
今年63岁的邹才巨是凉山综合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去年12月因病不得已回到龙马潭入院治疗。然而,“生姜管护进行得咋样了?”“中药材种植如何规划更合理?”“贡菜包装问题解决了吗?”……一桩桩事萦绕心头。趁治疗间隙,邹才巨再次前往当地。5月28日,记者采访了这位从普格县回来不久的农技专家。
小生姜撬开致富门
2018年6月,已年过60的邹才巨向组织递交了到凉山驻村帮扶的申请。本是含饴弄孙的年纪,可邹才巨说闲不住,执意要“吃点苦”。
刚到普格县时正值雨季,在位于特尔果乡洛脚俄补村的产业扶贫基地,更有一段4公里的泥石路,车轮在烂稀泥里艰难前行,而旁边不是陡坡就是河沟。邹才巨说:“路再烂也要走,村再远也得去,不然帮扶工作就成了‘走过场’。”为了让彝区群众有个好收成,邹才巨每天奔波在普格的各个农业基地间。
“这里的自然条件、光热资源、土壤类型很适合种生姜。”邹才巨考察了普格县20多个乡镇后,建议普格县发展市场潜力大、当年见效的“脱毒姜种”产业。
但村民们起初却不愿意。普格县荞窝镇哈洛村村民吉好莫子回忆道:“援彝干部们让我们以后不种包谷和洋芋了,改种生姜,我们以前都没有种过,都有点不敢干。”
面对窘境,邹才巨亲自联系姜种,考察挑选流转土地,培训生产管理人员。在种姜过程中,从分厢作垄到施肥打药,他可以和村民一整天都“泡”在姜地。他还联系到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打消了村民担心卖不出去的顾虑。
2019年3月落地的80亩姜种,当年就收获优质商品姜种30多万斤,产值300多万元,洛哈村的5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拿到了分红。
多元渠道稳增收
“邹老师手把手交我们技术,我学会了如何种生姜,还有日常怎么管理。有了技术,这日子也有了奔头!”吉好莫子一边给生姜除草,一边为邹才巨点赞。
得到村民的支持后,哈洛村在36户村民流转的100亩土地上建立了彝龙姜种种植示范基地,村民“让”出土地,既收租金,又挣工钱。
邹才巨说,发展生姜种植,让村民有了村集体收益、务工收益和土地流转收益这三大收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群众有了稳定持续的增收途径。
如今,邹才巨已记不清为了扶贫,他走过了多少路。他奔波于普格县、会东县、美姑县,为涉农项目干部人才授课20期2000多人次,制订种植养殖立项规划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16个,争取国家扶贫资金2000余万元,启动普格县生姜、水果、中药材等项目基地建设4000余亩,其中生姜1500多亩,有望在2020年底实现农业产值3000万元以上,让贫困农户获利润1500万元。
邹才巨仍旧没有停下来。这次来到普格县,邹才巨汇同云南中医药大学刘向阳教授等人对全县34个乡镇全面调研,拟订详细规划,建成普基镇文倡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此外,他还在积极牵线,希望给普格引进两家企业,一个皮具加工厂,一个灶具生产厂,前者能解决大批留守劳动力就业问题,后者能有效利用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帮扶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其实我能做的还是有限。”邹才巨谦逊地说。
贫困娃收到暖心礼物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尚永高)祝福的贺卡、甜蜜的蛋糕、心仪的图书……5月29日,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漆树小学一年级学生何子涵拿到了老师赠送的《恐龙百科》。和他一样,该校还有11名贫困学生都收到了一份暖心的节日礼物。
当日,在漆树小学党支部的组织下,12名贫困学生迎来了一次特别的儿童节。支部 7 名共产党员在平时开展的“一对一”帮扶中,了解到孩子们的心愿。为了让这些贫困孩子过上一个特别的“六一”儿童节,党员教师们提前谋划,自筹经费,精心为每一位孩子购买书籍和蛋糕,并写上对孩子的寄语。
漆树小学党支部一直关心着这些贫困学生。生活中为他们剪指甲、修补衣物等;学习上单独辅导,细心讲解各类题目,促使他们学习进步。对此,教师们说,希望以自己的付出,助力乡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新闻推荐
美国导弹防御局发布日前报告表示,虽然导弹防御局与太空司令部于2016年6月已经组织完成了“远程识别雷达”(LRDR)的环境评估...
普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普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