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烧伤整形科变成患者温暖的“家”

攀枝花日报 2021-05-01 00:5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东霖 实习生 程礼攀

4月26日下午,攀钢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师孙宏建与一名患者的儿子进行视频通话,询问其母亲康复情况,“你回到家后,把你母亲创面情况拍照发给我,以便我更好地指导她康复。她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你和你姐姐要多抽时间照顾她……”患者的健康状况时时刻刻牵动着孙宏建的心。

提起这位患者,整个烧伤整形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记忆犹新,护士长刘秀娟回忆:“2月19日凌晨该患者入院,当时已是她被烧伤3天之后,病情已经恶化,伤口感染,人已进入休克状态。”该患者来自凉山州木里县麦日乡,烧伤面积达25%,“患者的儿女陪伴来的,其女儿还抱着4个月大的婴儿,医生与他们语言交流也不畅,全家人来得匆忙,穿得都比较单薄……”

面对此情况,攀钢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田晓东嘱咐全科室医护人员,患者病情如此严重,又走了这么远的路才来到攀钢总医院,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全力救治好患者。

此后的42个日日夜夜,烧伤整形科室便成为了患者一家四口的“家”,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保暖、换洗衣物,给他们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责任护士王磊还专门准备了患者一家习惯吃的荞麦面食……“与他们沟通交流时,我们尽量说话慢一点,耐心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王磊说,患者一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烧伤整形科室还帮助他们在网络上筹款,减轻他们的压力。

“这段时间,你们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感谢你们对我母亲精心的治疗和对我们的关爱!”患者出院前一天晚上,患者的儿子向医护人员由衷地表示感谢。

“我对科室的医生有一个硬性的要求,不能随意更换电话号码,并且要告诉每一个患者自己的联系方式,出院前还要与患者互加微信。”田晓东说,这样可以随时和患者及其家人沟通,更直观地指导患者更好地康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烧伤专业优势地位,发展医美专业和慢创专业,加快科室年轻医生培养,优化科室人才梯队,不断提高科室医疗健康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川西南滇西北地区老百姓服务。”田晓东说。

新闻推荐

为摄影作品《丰收在望》题诗

□廖亦龙(成都)日照金山一片黄。风吹麦浪万波光。深山陡峭千般苦,喜得丰收粒满仓。廖潇玥摄于凉山州木里县俄亚乡...

木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木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