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苦敢干敢攀“云端” 记仁和区援藏干部朱永
□滕德银 本报记者 王南桢
一个“敢”字是援藏干部朱永最真实的“写照”。
“目前,我们木里县正在着力构建‘X形三纵两横加水运’交通主骨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这里面凝聚着朱永的辛勤汗水与睿智的思路。”提起他,凉山州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勇这样说。
2018年10月,仁和区交通运输局干部朱永被派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主要分管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公路运输服务发展中心、航务海事发展中心,联系乔瓦片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督查等工作。
“只要能改变全县交通面貌,再苦也要挺过去”
要想富先修路。木里县境内的高山峡谷众多,很多时候修公路,就是把路修到“云端”。
“朱大哥走得、饿得、耐力好,早上出发,路上吃干粮,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中午饭,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有时,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吃上中午饭。”木里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余佳沁说。
一次,朱永等人带着设计单位工作人员,乘坐摩托车到沙湾乡纳瓦村搞公路设计,因前一天下雨,导致路滑,摩托车在上坡转弯时,朱永差点掉下来。余佳沁说:“路边就是万丈深渊,我们都很害怕,可朱哥说‘没事儿没事儿’,不是还没掉下去吗!”
目前,木里县交通建设呈现出三大成绩:国省干线建设稳步推进;通乡油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通村硬化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建成国省干线公路368公里,27个乡镇已全部建成通乡油路645公里,通乡公路总里程达到708公里,113个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建成通村硬化路1147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
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木里交通人的汗水与智慧,其中也包括朱永这样的援藏干部的付出。朱永说,“只要能改变全县的交通面貌,再苦也要挺过去。”
“越苦越难越要用心,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路难行”是制约木里县发展的短板之一。作为负责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管理、实施、督查等工作的朱永,修建公路时,在公路上往往要来回步行三四次。
“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从公路的设计到施工、督查等环节,这样的‘步行’是家常便饭,不怕冷、不怕饿、不怕山上落石头,查找问题挺认真,监督整改也不怕得罪人!”单位同事任明忠对朱永这样评价。
“交通是木里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基础工程,既然是补短板,就要真补,不能走过场。”朱永说,为工作而得罪人不算啥,越苦越难越要用心,这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这两年,在朱永的努力下,立项建设西香高速木里支线,实现木里通高速公路的梦想。通过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朱永撰写了《木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调研报告》,起草了《木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于2020年2月在全县实施。经过多次协调和努力,促使攀枝花——木里客运班线于2019年6月正式开通,成为木里县开通的第一条跨市州的客运班线,方便了木里县群众到攀就医、就学、务工等交流往来。
调研、沟通、协调、写材料、汇报……援助木里期间,朱永很忙。他不怕熬夜,就怕拿不出好的方案;不怕问题多问题难,就怕在表达群众的愿望时不充分,落实工作时办法措施力度不够。
“援藏是我的使命,即使再牵挂家人也要放得下”
援藏干部,内心就得“舍得”。这是一种取舍,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到木里县援藏,其实最牵挂的是家人。”朱永说,当初报名援藏时,孩子才上小学4年级,自己援藏后就意味着妻子一个人带孩子。父亲去世多年,母亲一个人居住,也没法时常去照顾。
“工作之余会想念家人,但一忙起来往往就忘了给家人打电话。援藏是我的使命,即使再牵挂家人也要放得下。”谈到思乡情结时,朱永坦言。
2019年8月,朱永71岁的母亲因患胰腺炎,住院50余天。当时木里县正是脱贫摘帽关键时期,朱永只请了4天假回攀枝花照顾母亲,期满后又匆匆赶回。“心里肯定内疚,但是自己牵头的工作实在是忙,那就总得放下一头。”回想起这件事,朱永有些歉疚地说。
但对群众期盼的紧迫事儿,朱永却不敢放下。“用倒逼的方式打通了木里县第一条跨市州的客运班线工作中的‘肠梗阻’,群众期盼的事情解决了,他们满意,我也很有成就感!”朱永说。
谈到援藏工作的收获时,朱永说,援藏是一份责任,也是“三线精神”的延续。20世纪60年代,朱永的父亲不远千里来到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作为一名“攀二代”,他在木里奉献汗水与智慧,也在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
2019年7月,朱永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对口帮扶藏族彝族地区贫困县先进个人。采访结束后,朱永又在忙着2021年攀枝花对口帮助木里县援建项目方案的起草工作。同事说,朱永是个“大忙人”,干起工作就忘了家。
新闻推荐
今年全省已发生11起火后泥石流灾害,四川省靠前防范无人因火后泥石流灾害伤亡6月9日下午,凉山州木里县项脚蒙古族乡项脚村阿...
木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木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