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擦亮文明绵阳底色 写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若雪
江油星乙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胡钢主动申请参加对口帮扶,在凉山布拖县建起了以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推广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直接带动当地劳务用工1.8万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30余万元。“有爱的人生才有价值,用自己的努力,去温暖帮助更多的人。”胡钢还有一个身份是全国最美志愿者。
在绵阳,胡钢是90万分之一。目前,绵阳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7762个,注册志愿者达到91.34万余名。“学雷锋、做志愿者”成为越来越多绵阳人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绵阳市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弘扬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发展为思路,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扩大覆盖面让志愿服务“实”起来
时间的指针回拨。那些温暖的瞬间,都活跃着“红马甲”的身影——
去年3月,绵阳市广泛开展“‘疫’线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市1.2万余个志愿组织和群众组织、12.3万余名志愿者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
去年8月,绵阳市连续发生多轮强降雨。游仙区新桥镇复兴社区范大爷被洪水困在家中,驻村干部李雷蹚着齐腰的水将范大爷转移至安全地带,转身又投入救助行动中……
遍布绵州大地的志愿者,将“学雷锋做好事”变成了生活中的习惯和常态。为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绵阳市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在大力完善志愿服务总队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同时,绵阳市建立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点)30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30个、志愿服务广场14个,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扩大了志愿服务在基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服务方式让志愿服务“动”起来
去年7月,涪城区临东社区第四期“七彩课堂”开班典礼举行,辖区内的60余名家长、孩子报名参加。“七彩课堂不仅解决了辖区内无人看护孩子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临东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涪城区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的一个缩影。
不只是涪城,绵阳还着力创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县域为整体,以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位,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目前,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75个、实践站895个、实践点515个。
绵阳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建立专业队伍,针对群众实际需要,打造“一站一品牌、一所一特色”。
打造特色品牌让志愿服务“强”起来
在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投票活动中,北川县“心沐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从2020年6月开始,目前,已有1200名“平安小枫警”“法治小枫警”“文明小枫警”,以“心沐计划”为桥梁,以“小手拉大手”为纽带,由公安民警组织他们多次参加社区治理。“心沐计划”在永昌镇试点一年后,将成功经验向全县乃至更广范围推广。
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成为绵阳市开展志愿服务的一种常态。近年来,绵阳市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扶贫帮困”“美丽环境”“乡村振兴””等一大批惠民生、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具有绵阳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促进志愿服务个性化、品牌化的建设。同时,发布了《绵阳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清单》,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争取基金等形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平台建立,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绵阳人民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新闻推荐
人物名片卢艳,岳池县白庙小学教师,在布拖县交际河中学支教“卢妈妈,您帮我解除了‘娃娃亲’,让我有机会继续读书,您比亲妈妈...
布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布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