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了,阿布洛哈村民的梦想更宽了:有人想出去看看 有人想做大生意
阿布洛哈公路通了
阿布洛哈是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今年6月30日,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的“金通工程”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四川全面实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30厘米,是以前阿布洛哈村山路最窄处;400厘米,是现在阿布洛哈村乡村公路宽度。从30到400,变宽的不止是路,更是阿布洛哈村人们的梦想。
6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乘车来到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一条公路,成为一个村庄的梦想。而今,随着“车路双通”,梦想已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小卖部店主: 曾靠马运货 如今希望让小卖部变小超市
“以前出去,主要靠肩挑、背扛,走山路或者用溜索。”作为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小卖部经营者,23岁的阿达么有杂对此深有体会。她的小卖部去年在村里开业。开业之初为了能进货,她在村里借了3匹马,走山路,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从县里把货运进来。
2020年6月30日车路双通当天,记者来到阿达的小卖部。一进门,对面一排货架上摆满了衣架、酱油、醋、香皂、卫生纸等生活用品,货架旁摆放着10多箱饮料,小店右手边放了两台冰柜,货架旁,还挂上了收款的二维码。阿达希望,她的小卖部能再开大一点,货架摆满整个房间,未来让它成为一个小超市。
23次进村的他:
曾因无路放弃
如今第一次开车进村
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的林强,作为第一个将阿布洛哈村带入大众视野的人,他对当年初次见面时的阿布洛哈村记忆犹新。
“2003年,我第一次见到阿布洛哈村,由于路只有30多厘米宽,最终没能进去。”据林强回忆,2004年,他再次来到山上,想要进入村子,但在摔了几跤之后,再次作罢。直到2005年,在当地一个向导带领下,他终于进入了阿布洛哈村。“第一眼我看到了中国最原始、最自然的村落形态。大部分都是茅草房,还有一些用石头垒的房屋。后来了解到,这里有近一半的人都睡在地上。”谈及15年前见到的情景,66岁的林强用“震撼”来形容。他希望,村民的生活条件能得到提升,村里的孩子能有上学受教育的机会。
他的愿望,逐渐变成现实。2005年,村里的小学建了起来;2013年,村里通电;2016年,自来水管入户;2017年,村里通网;2020年,村里车路双通。17年来,林强23次走进阿布洛哈村。今年6月30日,对于林强来说,也具有非凡意义——这天,他第一次开车进入阿布洛哈村。
村支书:
13岁第一次见到电视
如今用电脑办公
阿布洛哈村的村支书吉列子日今年只有25岁,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上学时最期盼的事情,就是村里能通一条公路。2008年,吉列子日在金阳县山江乡中心校读书时,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机。对于那时的他来说,电视是个稀罕物。
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在村里早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属于“珍稀物种”。吉列子日介绍,前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不仅手拿智能手机,有的人还买了平板电脑,近一两年,村委会也装了电脑,现在他办公也用的是电脑。
如今,阿布洛哈村已“车路双通”。对于吉列子日来说,通了公路,村里的芒果、脐橙等经济作物便有了销路,村民们的收入也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闫宇恒 摄影记者 缪睿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雪琳)近日,团市委、市青联一行赴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地木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召开地木村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布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布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