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承和保护 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华西都市报 2021-03-11 02:58 大字

□热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

在全国两会上,如何推动四川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保护和传承需要跨界融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量分布在西部,加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力度,构建非遗保护共同体,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说,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应该与新时代结合起来,他建议:“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强化非遗与设计、科技双向融合,推动非遗与制造业跨界融合,把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与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相结合。”郑晓幸说,一定要培育一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深受老百姓青睐认可的非遗衍生品、民族地理标识、区域文化品牌,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新活力,使非遗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郑晓幸坦言,目前我们在非遗的保护上还存在保护意识和认识程度不够、市场适应能力差、人才缺乏、宣传和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需加强系统性保护。

除了系统性,也有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在了区域上。“黄河流域四川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黄河文化重要的保护传承区。”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州政协副主席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说,“建议优先支持黄河流域四川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在阿坝州新建区域性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高原美术馆等。”

传播和产业化需要推陈出新

作为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认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需要我们既有匠人之心,又有创新之志。”曾娜说,在把先辈们总结的技艺传给下一代的同时,还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建立文化遗产创新传播机制,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为国人打造更多文化大餐。

“建议加强运用新媒体对非遗进行宣传,对新媒体语境下诞生的优秀非遗传播项目提供政策扶持。”曾娜认为,通过新媒体创新传播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看见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建议成立相关非遗传承保护委员会,推进系统性保护和措施落实。”

非遗的传承,不仅在当下,也在未来。“建议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能加强非遗的宣传和保护力度,让彝绣等非遗文化进入校园,在一些中小学、中专院校开设彝绣等兴趣班,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刺绣工乔进双梅的建议,落点在教育上。与此同时,她也关注到非遗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彝绣等非遗,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在当地流传很久,只是不具规模。但不可忽视的是,彝绣等非遗文化对于农村的产业带动后劲十足。”乔进双梅说,建议文旅、妇联等部门在基地建设、技能培训、产品推广、农村妇女灵活就业等方面,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力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浩

新闻推荐

由点及面 三个维度看“8000”

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由点及面三个维度看“8000”巴万高速。施皓文摄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马边县委宣传部供...

马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