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小凉山的文化沃土

三江都市报 2020-12-14 07:49 大字

《秀美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封面本文作者供图

朱仲祥

最近马边彝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陈远告诉我,由团结出版社推出的《秀美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一书面世。陈远为该书主编,我有幸被聘为编委,所以能够对书稿先睹为快。现听到这个好消息,甚为高兴。更令人高兴的是,此书为近年来马边组织编写的若干本土文化图书之一,可见他们对小凉山历史文化的执着。

正如其中一篇文章所说:“马边不仅地处南方丝路成都平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也地处中原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势力争夺交集之地,北面是蜀政权和中原政权交替统治的成都平原,南面是西南夷活动的广大区域。两种政治势力两种文明方式在这片地区产生相互碰撞、摩擦,相互妥协、融合。这一特殊的历史区位,造就了马边复杂多变的历史文化。”这也许是编撰本书的最初出发点,也是马边提出“建设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立足点。

南方丝路与古彝文化,这是一个宏大的选题,具有视野的宽泛性和时间的纵深感。本书涉猎的范畴不再局限于马边的范围,而是把马边放到一个更加广大的历史文化空间来打量和审视,因此书中的内容上至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下至今天的现实状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从马边与南丝路在政治、军事、商贸、文化上的联系与变迁,到目前我们能够触摸和感知到的民族音乐舞蹈、习俗礼仪、生态文化。研究昨天的历史是为了关照现实谋划未来,编者试图通过这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找到马边的历史源流与现实状况、小凉山未来的梦想与一带一路之间的交集点与契合点,从而寻找到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把这本新书与前几本马边本土文化图书相比较,就会发现此书选题视角的独特性。编著者善于跳出马边看马边,站在南方丝路和古彝文化角度来审视马边,也突破了地域局限,避免了坐井观天的状况,在理清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寻找昨天与今天的内在联系之中,从而准确定位历史文化与当今现实交汇、马边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契合的准确坐标。

这样宏大的命题,决定了本书涵盖面广、包容性强。从唐长寿、罗家祥等一批县外文史专家到马边本土专家学者、文学作者,紧紧围绕“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这一选题,运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共同来挖掘历史积淀,编织未来梦想。其间有严谨科学的历史文化论文,也有抒情浪漫的诗歌散文,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论述,也有精致简短的千字文章。也许是不同的写作内容,决定了不同的表达风格和方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章风格。但他们共同的努力,就是把遗失在时间深处的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出来,把零散掩埋在时光尘土之中的地域文化碎片收集拼接起来,把我们身边熟视无睹的生态文化信息渲染凸显出来,从而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审视,让秀美马边风姿绰约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马边矢志不渝推出马边历史文化专著,表现出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者们怀着对秀美马边的深深热爱,以强烈的故土情怀和社会责任,不断深耕小凉山的文化沃土。这种坚定的地域文化自信和高度的乡土文化自觉,在此书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作者们为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的曲折历史而感伤,为淳朴的彝汉民俗风情而骄傲,为山水彝乡美好的梦想而憧憬,更积极为构建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而建言献策。

这本关于小凉山历史文化的图书,兼具了多种表现手法和叙述风格,从而形成了多种审美和价值取向。正如本书序言所说:“至于文章的审美,概而言之,可谓史学家的眼光,作家的笔触,地学的点染,人文的渗透,共同支撑起一个蓊郁灿然的文字世界。”

《秀美马边: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陈远/编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新闻推荐

塔吊司机眼中的雄安 拔节生长

图为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工地的塔吊司机吉那小虎在俯瞰雄安。23岁的吉那小虎和22岁的阿洛春梅是一对夫妻,他们...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