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山水半城绿 “醉”是宜人在嘉州
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六五环境日活动,向市民宣传环保理念。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监测人员在大渡河断面进行采样,为河流做“体检”。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森林在城市里、城市在山水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水鸟到乐山越冬记者 龚启文 摄小微动力厕污共治设施,实现农村家庭污水高质量处理。 记者 宋宇凡摄井研县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实现粪污变废为宝,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供生态保障和能源支撑。记者 张斯炜 摄5部地方性法规标注生态建设的底线和红线 资料图片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嘉州蓝”成为常态。记者 龚启文 摄东风堰宛若水墨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嘉州绿心公园是乐山人民的天然氧吧记者 龚启文 摄茫溪河治理见成效,井研县研溪湿地美如画。记者 龚启文 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花园式工厂承续起似箭“硅”心的产业。记者 龚启文 摄
乐山是“山水之城”,境内有乐山大佛、峨眉山、东风堰3处世界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誉为“森林在城市里、城市在山水中”。
乐山是“百河之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乐山大佛脚下汇流,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4条。
乐山是“绿色之家”,全市森林覆盖率58%,居全省第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乐山优于山水而不忧于山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们始终以实际行动书写“绿色答卷”。
始终坚持立足当下与统筹长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减法”。
加法,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资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市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财政资金47亿余元;不断增加生态供给,以“绿秀嘉州”为抓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宜林地造林。
减法,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啃下污染存量削减“硬骨头”;突出精准化管控,整治“散乱污”企业,实现小造纸“清零”、小锅炉“清空”、小水电“复原”。
既出重拳,又出长拳。从建章立制开始,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
建章,法治促进行为规范。《乐山市中心城区绿心保护条例》《乐山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乐山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5部地方性法规先后落地,亮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和红线。
立制,环保问题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调度销号、预警提示、明察暗访、问题曝光制度,实行“绿色”提示、“黄色”督办、“橙色”警示、“红色”移交四级预警机制,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体现在老百姓的日常感知里。
环境就是民生。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类投诉数量同比下降15%,环境信访投诉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青山就是美丽。建成公路绿化型、多彩通道型、湿地景观型等市级示范点32个,新创省级森林小镇2个,EI指数80.0,位居全省第二位。
蓝天也是幸福。今年9月、10月,乐山空气质量连续入围全国前20强,为“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青山常见,蓝天常在,成为乐山一道靓丽风景。
绿水就是生机。今年截至9月底,6个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考核标准。碧绿的“三江水”从古人的诗歌中走进嘉州百姓的日常生活。
嘉州山水之间,绿意浸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美丽画面,正在不断铺展。
(记者王晶)
新闻推荐
《中国地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以地名知识竞赛的活泼形式,从地理、历史、语言、文...
井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井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