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村今年首批鱼苗投放稻田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6-10 02:08 大字

廖选春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鱼苗投放现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铠兵 文/图

“这里一共是60斤鲤鱼苗,大概有250尾左右。”话音刚落,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儿被放入稻田之中,不时激起一朵欢快的水花,很快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近日,在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曙光村一块近两亩半的稻田里,村民正在进行今年第一批鱼苗的投放。“水稻栽下十来天,进入返青期后,就可以投放鲤鱼、鲫鱼苗了。”曙光村党支部书记廖选春告诉记者,今年是该村大规模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的第一年,主要有鲫鱼、鲤鱼、草鱼等品种,涉及的稻田面积达到800余亩。这些投放下去的小鱼苗,代表着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第一年投放就覆盖800余亩稻田,曙光村何来这样的底气?原来,针对丘陵地区田块破碎、经济效益低下的难题,近年来犍为县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无抗养殖示范,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曙光村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相应的技术,目前正准备大力推广,以实现全村水田的全覆盖。

“犍为地区水稻虫害较重,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有效实现无害化防控。”犍为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杜君告诉记者,稻田中的鱼类可以吃掉二化螟、大螟等害虫,而排放的粪便则可作为有机肥增加稻田中的养分,同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保障了水稻和鱼的品质。

“最近正在忙着给合作社的秧田插秧。”带着一脚的泥土,村民杨毓忠向记者说道,村上发展集体经济,推广稻渔综合种养,他第一个支持。通过将自己的7亩水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杨毓忠摇身一变,成了在合作社务工的“工人”。除了能拿到每天120元左右的工钱,杨毓忠还可以享受村集体经济分红,用他的话说:“再不是靠天吃饭了,这个钱挣起踏实。”

曙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已经涵盖了村上近400户农户,经营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约350亩。“就是想团结起大家的力量,共同打造出属于我们曙光村的生态鱼、生态米品牌,把优质的产品卖出更好的价钱。”据廖选春介绍,通过生物防治、减药减肥、宽行窄距等栽培技术,可以实现生态水稻亩产不低于800斤,生态鱼亩产500至1000斤,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实现水产增收,做到粮渔双赢。

新闻推荐

【评论】要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全面停业整顿”,有合法的依据吗?

据媒体报道,4月2日,微信公众号“犍为教育”发布名为《犍为丨全县81家“校外培训机构”从4月2日起“全面停业整顿”》的推文...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