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上的守望者苏元亮(长江池口水位站) 天天观测做到心中有“数”
5月27日早晨8点不到,池州市贵池区水利局职工苏元亮就已来到了长江池口段的水位观测点边,通过人工方式观测到当天的水位数值后,他又来到边上的自动观测点,比对确认数值后再记录上传。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无论是晴好天气还是雨雪天,一年365天,苏元亮几乎从不间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而且这一坚持就已12年。
自动站人工站相互补充
池口水位站位于池州主城区北边的沿江边,所处地段属于长江夹江与内河秋浦河的交口处,新中国成立后就设立了该水位站,目前日常观测工作由池州市贵池区水利局负责。“我们这个站是一处人工观测站点,比安庆水位站的等级要低,主要用于观测长江水位的变化,指导当地的防汛及相关工作。”贵池区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站副站长董涛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人工站点边上,还有一个由池州市水利局维护管理的水位自动观测站点,“这个自动站点跟人工站点相互补充,并能提供数据比对。”
12年观测水位风雨无阻
12年前,苏元亮接手了人工观测站点的日常观测任务。从此以后,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苏元亮每天早晨都会雷打不动地前往水位观测点查看当天的水位数值。因为是人工观测,沿江水位观测斜坡上的刻度表成了重要设施,除了常规水位观测外,枯水期,苏元亮还会经常性地对斜坡上的淤泥以及随水漂来的垃圾进行清理。
“汛期江水会带来各种垃圾甚至是大树根等,会对我们的人工观测刻度标尺有影响甚至是破坏,所以我会经常自觉进行清理,也幸亏我力气还有一把,要是女同志还真是有些吃力。”苏元亮开半玩笑地告诉记者,因为常年风雨无阻,“常在附近候车的几个出租车师傅都和我熟悉了,他们经常跟我说,你也太认真了吧!我说这是大事啊,不能耽误。”
对枯燥的数字如数家珍
5月27日上午,跟随着苏元亮师傅,沿着池州主城区的主干道长江北路一路到底,在原池州港老码头内,一块“禁止行人、长江水位标尺重要水文设施”标识牌跃入记者眼帘,这里就是苏元亮每天观测水位的站点了。“今天的水位是13.82米,比昨天上涨了29厘米,最近涨得有点狠。”看完水位后,苏元亮和记者聊起了长江池口站水位的近期变化。
“今年目前的水位比去年要高很多,比去年同期高5.6米,比往年平均值也高出2.68米。主要是因为今年上游来水较多。”说起这些枯燥的数字苏元亮如数家珍。“这么多年下来,我对水位变化比较敏感了,一到汛期,有时候看到水位噌噌噌地往上涨,心里也有些急,好在这些年,我们的长江大堤一再加固,可以说固若金汤。”
修桥也会用到水文数据
“非主汛期,一般都是每天早上来一次就行了,到了主汛期,特别是水位超设防水位以后,我一天要来两次,早上8点左右来看一次,下午2点左右再来一次。”苏元亮介绍,水位观测只是他的工作内容之一,在贵池区水利局工作了40年、今年58岁的他,曾在单位办公室等部门呆过,目前还承担着单位应急抢险车辆的驾驶员任务。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做这个工作,就肯定要把它当作大事做好做到位。其实这些水文数字,不仅是汛期需要,平时修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也都会用到水文数据。可谓作用巨大,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苏元亮介绍,12年来,每天进行水位观测几乎没间断过,“只要工作需要,我肯定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么多年,也熟悉了甚至有感情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全家和表妹一家,一起游览了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那天早饭后,我们驾车沿着环湖路...
夹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夹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