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底底古村:乡村旅游绘“钱”景

三江都市报 2020-10-20 08:53 大字

深山难掩彝寨美 王永春 摄游客在底底古村体验民族风情 王永春 摄

深秋时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景区迎来最美季节。距离景区15.3公里的该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逐渐变红的树叶和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民房相得益彰,分外美丽,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

底底古村近年来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做活乡村旅游文章,让曾经的贫苦彝村实现整村脱贫,走上了持续振兴之路。

脱胎换骨

贫困村变国家2A级景区

因离黑竹沟景区“一步之遥”,每逢节假日,底底古村的民宿都是一房难求。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的村民却连间像样的住房都没有。底底古村党支部书记洛子布哈介绍,2014年,底底古村有贫困户60户266人,贫困发生率34.6%。

“守着金碗讨饭吃”,为改变这一现状,底底古村提出了“沟里游、沟外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构想,坚持把旅游民宿作为破解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思路,有效探索出三种模式。

——以龙头企业介入开发为代表的酒店开发模式。该村坚持“企业+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引进立事达集团投资700余万元建成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民居、聘用村民、利润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

——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把贫困户民宿达标创建作为政府旅游扶贫的重点,并定期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改造提升民宿环境,引导民宿规范化、市场化经营。

——以民俗内涵挖掘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模式。依托彝族传统文化,建成彝族文化广场、日月广场、民俗文化展馆,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乡村民宿有机结合,丰富乡村民宿体验内涵。

此外,底底古村成立了黑竹沟确博乡村旅游合作社,为游客提供民宿接待、彝族美食、彝族歌舞、户外向导和旅游装备租赁等服务;并设峨岭云边电商体验站,为游客提供高山蜂蜜、熊猫竹笋等当地特色农产品。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下,贫困村脱胎换骨,实现华丽转身。如今,底底古村已成功创建市彝家新寨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2A级景区,并被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脱贫奔康

从“靠天吃饭”到吃好“旅游饭”

作为底底古村一张旅游名片,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的客房错落于村中各处。在这里,可近距离体验神秘的彝族风情,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也可以品尝彝家独有的泡水酒、坨坨肉、老腊肉等特色美食……

对于底底古村村民来说,民宿酒店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底底古村的旅游品牌,还通过租赁民居、聘用村民、利润分红等方式,真正实现助农增收。

“酒店除了管理人员和厨师,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当地村民。”该酒店负责人介绍,酒店入驻底底古村以来,不仅租用村民的住房做酒店民宿,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在酒店务工就业,租金+务工收入+年底分红,对部分村民来说是笔可观的收入。

尝到旅游发展甜头的底底古村村民,发展旅游的意愿越来越强,服务意识显著提高,逐步从传统的“务农者”“耕山者”转变成了手端“文化碗”的“旅游者”。

“在家门口有一份体面舒适的工作,收入不错,还能学到很多东西,这在原来想也不敢想。”底底古村25岁的司杜小燕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禅驿·黑竹沟度假酒店开业后,回村应聘了酒店的出纳工作。她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正自学会计知识,希望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赶上村里的发展速度。

和司杜小燕一样充满干劲的人还有洛子毛果果。“以前,我们家没啥固定收入。自从村里发展旅游业后,很多人都来村里旅游,现在我靠做彝绣产品挣钱,一年能多挣不少钱呢。”洛子毛果果高兴地说。

“村里不少农家院落都被改造成民宿出租。”洛子布哈介绍,目前,底底古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过去的2000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5000多元。

一组数据见证可喜变化:截至2019年,底底古村已接待浙江、重庆、成都、广州、广西等国内100多个旅行团,以及50多个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等多个旅游扶贫考察团,实现旅游收入120余万元。

记者 王晶

新闻推荐

高山蔬菜采摘忙

二荆条辣椒丰收了本报讯(记者宋雪摄影报道)紧邻村道的坡地里,一簇簇修长碧绿的二荆条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三五成群,熟练地...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