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沐”医生李志勇 重启ICU 打通生命通道

乐山日报 2020-11-20 07:10 大字

李志勇在工作中

■崔前东文/图

江山—沐川,尽管两地相隔1800多公里,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互派交流”拉近了距离。以“江山所能”补“沐川所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援沐”医生李志勇以医者仁心的初心使命,重启沐川县人民医院ICU,上演了一幕幕“传帮带”的生动画面。

带着一颗仁心来

“李医生,有病人要抢救。”……11月10日凌晨2时,在沐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随着一名护士发来紧急“信号”,45岁的江山市支援沐川医生李志勇赶紧从寝室赶到医院,换好衣服,与医护人员一道直奔急救室抢救患者,给氧、吸痰、气管插管、静脉穿插、升压药……一系列抢救下来,病人转危为安。此时,窗外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李志勇脸上略显倦容。

今年10月13日,江山市中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李志勇来到沐川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对口支援工作。“时间很短,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可以将江山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留在沐川,提升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李志勇表示。

之后,在沐川县人民医院,每天8时许,李志勇就准时来到科室,穿上绿大褂进入ICU,开始一天的日常查房工作。从检查病人到病例分析,从科室病人处理到全院会诊,从技术指导到实践操作培训,李志勇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于他来说,不管是江山的患者还是沐川的病人,他都一视同仁,对待患者严谨细致,对待家属热情和蔼,给予患者和家属最深切的关怀。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李志勇挂职沐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以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还让ICU获得“新生”。

“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6年已经建成,基础设备比较好,呼吸机等关键医疗设备都有,具备科室运行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人员和技术缺乏,重症监护室处于‘停工’状态。”这是李志勇到沐川县人民医院后的第一印象,于是建议沐川县人民医院开展ICU学科培训,加强团队建设,推广江山的规范化诊疗流程,让ICU运行起来。这一提议与沐川县人民医院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期间,李志勇知无不言,倾力相授,向同事们传授重症病人的收治流程、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操作要领,加强医院感染和护理培训,使沐川县人民医院ICU快速进入良性运转状态。

留下救命的ICU队伍

今年10月18日,沐川县人民医院ICU重启投运,共设7张床位,配备3名医生、8名护士。李志勇至此开启了“奔忙”模式,ICU投运以来,先后抢救了14名危重患者。

永福镇万寿村67岁的彭大爷是一名脑出血患者,被送至沐川县人民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后经过内科急诊处理,彭大爷仍没有脱离危险,血压高、出血量大,需进入ICU抢救治疗。

在该院ICU,经过李志勇的精心诊疗,彭大爷度过了危险期,并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出院。在以前,这样的患者要被送到市级以上医院,最近的有80多公里的路程,危重患者是经不起颠簸的,有的送到半路就不幸去世。

“不管是开展大型手术还是收治危重病人,ICU都是最后一道屏障,重启ICU对医院自身的业务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李志勇认识到,沐川县人民医院并不缺设备,缺的是医技人才,只有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岗位实训、提高诊疗水平,才能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危重患者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应急救治要遵循因人施策,这是从书上学不到的。”沐川县人民医院ICU工作人员称,江山市援沐医生的到来让大家收获很大。

“ICU的建成和逐步完善,标志着县人民医院在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李志勇说。如今,该院科室已经可以运用医疗设备和现代诊疗技术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进行连续动态观察,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危重患者打通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

“对口支援时间很短,作为江山‘援沐’医生,带动一个科室,成熟一个团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ICU队伍,同时普及一些理念和抢救方法,补齐人才短板,提升医院综合救治水平,这是我的初心使命。”李志勇表示。

新闻推荐

国家扶贫日中石化在行动

本报讯(江恒朱洪宇)近日,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联合社会力量,组...

沐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沐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