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长成记 ——甘肃农担为陇原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案例之三

甘肃农民报 2021-06-17 02:42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艳阳当空,绿草如茵。又是一个苜蓿丰收季。

从8年前种下第一棵苜蓿草开始,金塔县鼎新镇这个传统的棉花种植基地,渐渐改变了它丰收的颜色。

由白到绿,不仅仅是从棉花到苜蓿的作物更迭,更是在特色优势产业的棋局上抢布了一个“眼”。

作为养殖业的上游产品,苜蓿草已连续三年迎来了丰收季,规模几何倍增,价格步步高企,市场前景看好……

岁月静好,往往是负重前行的结果。在苜蓿草产业 “绿意盎然”的背后,有着一股叫“甘肃农担”的力量,急难时伸手,低谷时托扶,终于让这棵“小草”长成了人们想见的模样。

有棵草,种着希望

种下第一棵苜蓿的是王莉,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强人。

2012年,当棉花产业“牛市”中渐显“熊影”,王莉果断地将自家开荒的450亩地里全部撒下苜蓿草籽。

当年每吨草1000元的行情,让许多人看不透王莉的抉择。

王莉盘算的是大账:苜蓿草是宿根作物,种一次收8年。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中国的奶牛市场。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水量180毫米,无霜期96~186天,适宜苜蓿生长。

作为奶牛的“最爱”,优质苜蓿草的缺口极大,每1000吨苜蓿草中,就有700吨来源于进口。苜蓿草国产化,必将是奶牛市场节本增效的最终路径。

在鼎新镇,苜蓿草一年可收割四茬,头茬苜蓿蛋白质含量最高、商品性最好,因此供不应求。

看准了市场,2013年王莉成立金塔县金牧草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种、购、销、加工为一体的牧草产业链。

如今,金塔县金牧草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苜蓿种植、初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示范性合作社,年加工草粉、草颗粒、草块1万吨,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的畜牧和乳品企业。

为了种出最好的苜蓿草,金牧草业专业合作社从2014年逐年流转土地,递增苜蓿草种植规模。2017年3200亩;2018年7600亩;2019年1.5万亩;2021年2.8万亩。

产业扩张往往伴随着资金压力。

可“这棵草”,为啥能种这么好?(下转2版)

新闻推荐

金塔 为群众“解绊” 为企业“松绑”

本报金塔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卢玉张德刚)走进金塔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只见温馨舒适的待办区内坐满了前来办...

金塔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金塔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