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交通人与“八棵树”的故事 专访甘肃省嘉峪关公路局退休职工王海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通讯员 叶秦显 张艺坤
回望峥嵘岁月,感悟发展变迁,公路精神历久弥新。让我们跟随老一辈养路职工王海成,一起走进他的修路养路生涯,一起感受和学习“八棵树精神”缔造者、传承者们那段艰苦卓绝的创业时光……
王海成生于1959年,1976年5月在玉门公路段参加工作,2012年调嘉峪关公路总段任纪委书记,直到2019年退休,在公路系统一干就是43年。
初为公路人 赶着驴车去刮路
1976年,刚参加工作的王海成在玉门公路段清泉道班,当时赶上了修清泉大桥(在老G312线上),共历时2个多月。那个时候刚参加工作的他,觉得那座桥特别大。
修完桥后,1976年8月份,王海成到了东湖道班,在东湖道班待了不到1年时间。当时段上招了18人,分配到各个道班,东湖道班就分来了他一个人。
道班上只有5个人,除了他都是老同志,因为刚参加工作还不到17岁,他们对王海成比较照顾。路上的活比较重,就让他赶毛驴刮路车。
“毛驴是有户口的,要一月一次在赤金公社的粮站买驴的口粮拉回来。当时3头毛驴拉1辆刮路车。毛驴刮路车也不是天天刮,一个礼拜刮一次,从道班往上刮3公里,往下刮12公里,平时路上干活就是铲搓板、挖边沟、垫坑槽等。”王海成说。
当时的道班房并没有统一标准,都是因地而异,多是土坯房。“我们道班靠近玉门石油管理局农场,吃饭就在石油管理局食堂,每月段上会给其他道班送粮食,但不用给东湖道班送,我们是到段上领粮票,再到石油管理局食堂买饭票吃饭。”那时候的生活对于王海成而言,清苦但丰富。
艰苦的修桥生涯 痛并快乐着
“玉门段的道班我基本上走过来了,只是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在东湖道班待了将近1年时间后,当时全段抽调三四十人到额济纳旗修桥,我也在其中。”王海成回忆道,修那座桥没有现代化设备,桥墩就靠人工和的混凝土,用直径近2米、高50公分的预制水泥圈固定,要靠人力往下挖十几米深的坑,边挖边摞预制水泥圈,最后整体浇筑成型。
“一开始还好挖,沙子土就抛到地面上了,等挖到深处,就得用简易的吊装机绑铁桶往外拉沙石。那时候由于那个区域地下水位很高,越往下挖出水越多,就得架上抽水泵,边抽水边往下挖。”坑底下面施工又潮湿又闷热,都是对体力很大的考验,挖完坑后,还要在两边修护坡,由于那地方没有石头,需要从酒泉拉运到工地上,往车上装卸石头也是靠人力,有时候一两百斤重的石头,就两个人扛在背上往车上搬,干一段时间后脊背上的皮都被磨掉了,还得咬牙忍着疼继续干。
王海成告诉记者,挖一个桥墩,顺利一点需要十多天,困难的则需要半个多月。
“那时候大家都比较乐观,虽然生活条件不好,又在牧区没有菜,我们修桥的地方离酒泉近300公里路,十天八天车才能过去买一次菜,平时没有菜就只能吃辣椒拌面。”当时,王海成最喜欢的业余生活就是下班后晚上步行十四公里路,去附近的部队或铁路看公放的电影。“现在回忆起来,总感觉比较充实,虽然艰苦但很值得回味。”
这项工程干完后,玉门公路段成立了一个抢修班,王海成就待在了那里,哪里修涵洞、抢水毁,或者搞个小会战,他们抢修班就去哪里干。直到1979年3月,王海成所在的抢修班被抽到马鬃山,去修建马明公路,承担测量任务。
“我们总共需要测量70公里路,就拉着50米的测绳开始测量,由于沿途没有休息点,当时车速又很慢,每天只能先坐车到前一天的测量终点开始工作,完成当天测量任务后,又得赶紧坐车往回赶,大部分时间是花在路上,一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了测量任务后,便开始修路。”王海成说。
遇见“八棵树” 戈壁扎下根
“后来我被调到嘉峪关,2014年春节慰问老同志,到郑占乾老人家里探望时,问老人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要求,老人说你们工作都干得好着呢,就是有一件事希望你们操心一下,年轻时我在城楼弯子那里种下了一排树,每年我都会去看一下。以前地下水比较多,树长得也好,现在地下水位低了,你们有时间了过去给浇点水,别让树死了。”对王海成而言,“八棵树”也是需要他们守护好的。
“当时慰问完,我们就去实地查看,现场有八棵白杨树,我们觉得这是老同志的念想,不能让树死了,就让雄关段承担起浇水养护的任务。”
“到2015年,以省厅、局‘一路一特色’公路文化建设为契机,嘉峪关公路局综合考虑,决定在八棵树这里修一个公路文化广场,根据安排由我负责完成广场的修建工作。”王海成说。
王海成认为,“八棵树精神”的实质,说到最后还是个“干”,它不是空的虚的,“要让社会上认可,行业上认可,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这种精神不是喊出来的,是我们干出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八棵树下的根,根越多,才能吸收更多的水分,才能让八棵树长得更加茂盛。如果谁都想去当绿叶,不想着去当根,那树是会枯萎的。”王海成希望,未来要根据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赋予它新的使命和内涵,以使其永不枯竭。
新闻推荐
本报嘉峪关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3月23日上午,嘉峪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由民事公益诉讼人嘉峪关市人...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