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核城】“流动的家”:行驶在戈壁滩上的通勤列车

甘肃工人报 2021-02-24 07:40 大字

本报记者闫雪瑞

伴着“绿皮车”的风笛声,这趟编号为8921/8922次通勤列车在戈壁大漠中穿行。这趟被职工们称为“流动之家”的通勤列车,承担着中核四○四职工通勤保障任务,成为大漠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冬季的早晨,东方的天空还没有泛出鱼肚白,通勤列车的列车员已经整装待发、面带微笑迎接职工的到来。

“请注意脚下,小心路滑。”“你好,上车时慢点儿,注意安全。”列车员一声声温馨的提醒、一个个甜美的微笑,让行走在寒风中的职工倍感温暖。

快速行驶的列车上,一名职工轻轻地为身边睡着的同事披上衣服;个高的职工善解人意地把同事的手提包放在行李架上……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在四○四通勤列车上时时发生着,让这个流动的“家”时时洋溢着醉人的温暖。

说起流动的“家”,这个温暖的港湾,列车长杨丽莎感受格外深刻。列车始发时间为7时50分。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好,5时30分,杨丽莎和小伙伴们就准时起床,梳头、化妆、换装……她想让旅客见到最好的自己。6时50分,她们完成了出乘前的全部准备工作。为了保证给职工留有充足的乘车时间,列车员们每天在车门口立岗40分钟,特别是遇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需提前放行,她们的立岗时间长达45分钟,大西北的冬天气温通常在-20℃,刺骨的寒风吹得脸通红,手脚冰凉,但她们依然在寒风中挺直身板面带微笑组织乘降,这群平均年龄24岁的90后列车员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们在工作岗位上没有骄纵,尽己所能,为乘车职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每名乘车职工在列车上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2007年2月,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厂区至嘉峪关生活区通勤列车开通,区间里程123.9公里,经停4个站点,往返一趟3个小时。目前,除节假日外,通勤列车每天往返一次,列车编组20节,约2000多名职工乘列车上下班,通勤列车长度、职工上下班乘车人数堪称全国之最。作为国内唯一获准在国铁上行驶的企业自备客运列车,乘车职工需凭借工作证乘车,无需购买车票,列车员在乘客上车时需对每名职工的证件进行查验,因无安检设备,每趟车次列车员都需对乘车职工携带的行李物品进行开包检查,遇到个别职工嫌麻烦、不理解时,她们总是耐心地解释,尽职尽责地履行安检职责。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以往的平静,千家万户都在积极响应号召不串门、不拜年,居家隔离。杨丽莎和小伙伴们提前结束了假期开始整备车厢、学习防疫知识、规划防疫方案、做好复工复产前通勤列车的开行准备工作,为四○四职工建起一道坚固防线。防疫期间,通勤列车由每天消毒两次增至四次,即便是带了手套,双手也会红肿脱皮,每天佩戴3M口罩的时间长达9个小时,列车员们下班后总要找个空旷的地方摘下口罩深吸几口新鲜空气。在日常工作中,她和同事们比学赶帮,消防三懂三会、两知一会等业务必须做到一口清。为了打造品牌列车,车上每周都会布置“卫生死角”,每月进行一次车外皮的清洗,列车员经常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扣死角,打扫全列车厢卫生,班组的每名成员坚守岗位,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在百里铁路线上筑起了特殊时期铁路运输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屏障,为防控疫情,打赢硬仗,全力以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季节踏着它固有的节奏,运行在自己的轨道里;疾驰在季节轨道里的四○四通勤列车,被打造成了一个“流动的家”,流动的“家”与祁连山相依相伴,窗外寒来暑往、四季交替,车内的“一家人”朝夕相伴、惺惺相惜,他们坚守着同一个目标——传承核工业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加鞭振翼。

新闻推荐

情系夕阳红 嘉峪关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每到中午时分,嘉峪关市紫轩社区煜炜牛肉面片餐厅的顾客就逐渐多了起来。84岁的刘伯明老人是这...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