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茶马古道
编者按:千百年来,茶叶从中国出发,沿着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其中就有陕茶。现如今,世界各地茶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茶叶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今天是“国际茶日”,本报邀请陕西省茶叶爱好者、消费者、生产者讲述有关茶的故事,让我们跟随文字的足迹,探寻陕茶历史,发现陕茶魅力,展望茶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王蓬
茶马古道的诞生要伴随三个条件:一是茶叶的发现与饮用;二是马匹的驯化与使用;三是古道的发现与开辟。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
茶的发现在三皇之世。《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马帮起于何时?应该说伴着六畜的诞生,人类就发现了马的乘骑与驮运作用。秦人的先祖就是因善于驯马,才获得了西周王室的重用。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就是最好证明,可见马的驯化与驮运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古道开辟起于何时?我们知道,关中平原曾是十三个王朝建都之地。只是关中平原以及北方地区并不产茶,所需茶皆在秦岭以南的汉水河谷与四川盆地,这中间横着一道天然屏障——秦岭,且是东西延绵、长达千里的巨大山脉。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郑”,这是有关汉中建城的最早记载,说明秦人已从关中直走到汉中。蜀人参加牧野之战,说明蜀人殷末已走向中原。穿越秦巴大山的古道发现与使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么古代先民是怎样发现和开辟道路的呢?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由于地球自转、内应外力的结果,秦岭成为突兀云表、东西延绵的大山。
亿万斯年,岁月悠悠。
秦岭被雪雨激流冲刷为条条幽深狭长的河谷,这些河谷又被古人利用。可以想见,当初尚未完全摆脱游牧状态的古代先民,为了生存,沿着温润平缓、植被茂密的河谷行走,由于河谷平缓,也就减少了翻越山岭之苦。先民一边采集,一边狩猎,辗转迁徙,长期探索,终于认识到隔绝中原与大西南的秦岭山中,竟然有河谷可通。
目前已经发现并经专家认定的穿越秦巴大山的七条古道,基本上都是沿着河谷修建。秦岭山谷很多,比如褒斜道是沿褒水与斜水开道;故道,也就是陈仓道则沿着嘉陵江河谷;傥骆道则沿傥水与骆水;米仓道、金牛道、荔枝道也是沿着汉水或嘉陵江的河谷脉流形成。
在秦巴山脉原始小道的基础上所开辟的官驿大道自然也就成为茶马古道。《新唐书·陆羽传》中说“时回鹘人入朝,始驱马市茶”,表明早在唐朝,北方游牧民族就开始用马匹与中原王朝交换茶叶。《宋史·食货志》所载“汉中买茶,熙河易马”,反映出宋朝茶业繁盛的史实。《明史·茶法》中记载,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
在千余年里的茶马互市中,西安、汉中、安康一直作为茶马古道起点的边茶集散地。产于汉中和安康的陕青茶和四川的巴蜀茶输出的茶马古道,主要是子午道,还有南栈(金牛古道)与北栈(分别利用陈仓北段和褒斜南段的连云栈道)。直到1937年,第一条穿越秦巴大山的川陕公路修通,1955年宝成铁路修通,马帮驼队才完成历时千年的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茶马古道也成为遥远的记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肖军徐喆)第五届丝博会将于5月11日至15日在西安举行。连日来,南郑区积极行动,紧锣密鼓做好各项参会准备工作。...
南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